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香港

香港高院法官判「互惠人工受孕案」女同志勝訴

2025年9月10日

香港一對已婚女同性伴侶四年前採用「互惠人工受孕」誕下一子。但其中一人未能在香港登記為嬰兒母親。香港一名法官本周二裁決政府的做法違憲。但法庭應作何等頒令,仍需與訟各方進一步商議。

香港高等法院大樓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Russell Coleman)判」互惠人工受孕「案女同志勝訴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一對女同性伴侶2019年在南非註册結婚後,翌年在當地接受「互惠人工受孕」 (RIVF) 。其中一人提供卵子並與捐精人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之後將胚胎植入另一人的子宮,由其懷孕產子。嬰兒2021年在香港出生。兩人欲在香港入境處登記成為嬰兒的母親,但只有誕下兒子的一方成功登記為「母親」,另一方則不被認可。二人之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法官歐陽桂如2023年裁定,提供卵子的一人屬「普通法下的家長」,但並非法定「家長」。香港司法部因此拒絕重新登記嬰兒的出生。這對已婚同性配偶繼而再次向高等法院提起司法復核,要求政府將提供卵子的一方也在嬰兒出生證明上列為母親。

香港同性伴侶的困境:我要如何才能成為母親?

02:5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本周二(9月9日),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Russell Coleman)裁定兩人勝訴。他在一百多頁的判詞中寫道,如果兩名女性的名字沒有都列在出生證明上,將「嚴重侵犯」孩子的權利。他舉例說,如果孩子面臨緊急醫療的情況下,或會因家長法定身份而導致決策延誤。判詞還指出,其中一名女性不在孩子的出生登記上「至少可能會讓人懷疑她是否是該家庭的家長」,孩子將因此遭受「一些不便、尷尬,尊嚴也可能受到損害」。高浩文認為政府做法違憲,但法庭應作何等頒令,則需與訟各方進一步商議。

這對同志配偶在一份聲明中告訴法新社,法院承認孩子的平等保護權受到了侵犯,這樣的聲明「很有幫助」。

香港不承認同性婚姻。一項學術調查顯示,RIVF(體外受精)技術於2000年代末推出,目前已在十多個國家不受限制地進行。

香港向同婚合法邁出「一小步」

02:1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