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馬英九重申「馬胡會」不是時機

2010年10月23日

台灣總統馬英九本周針對兩岸關係的談話再度激起陣陣漣漪。台灣媒體及反對黨都表示,馬英九除了發言要謹慎外,尤其應避免以英語接受訪問。

台灣總統馬英九圖片來源: AP

首先,有人建議兩岸領導人明年就可以進行《馬胡會》,馬英九說會慎重考慮;接著,國際媒體在專訪馬英九的報導中指出,馬英九將在2012年連任後和對岸進行政治對話。雖然馬英九隨後極力澄清媒體報導絕非他的原意,目前不是兩岸政治對話及《馬胡會》的適當時機。

馬英九兩岸關係談話激起漣漪

這個星期,台灣的總統府上下異常忙碌,大費周章的不是宣傳政府理念,而是澄清、又澄清。在一場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上,台灣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指出,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兩岸有了新局,希望兩岸領導人明年就可以進行面對面會談,如果明年不行,2012年也可以。陳長文也建議兩岸ECFA下一次協商議題,可以將廉能政府與企業誠信納入,由於馬英九當場回應會慎重考慮,引起媒體高度關注。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立即提出澄清,馬總統回答的慎重考慮,是指兩岸協商廉能政府與企業誠信部分,並非針對兩岸領導人會談問題。之後馬英九更明確指出,台灣有些民眾對與大陸打交道仍有疑慮,兩岸應該先經濟後政治,經濟議題解決後才會進入政治議題,兩岸領導人準備好了才會見面,否則不如不見。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聯社專訪馬英九總統的報導中指出,若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兩岸政治對話最快有可能在第2個4年任期內開始。馬英九緊急召開記者會,點明美聯社報導有誤,也責成新聞局與美聯社接洽,但美聯社堅持報導正確,總統府進而發出抗議聲明。

馬英九表示,訪談中他完全沒有把政治問題的討論與所謂的第2任期連結在一起。目前兩岸政策仍是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兩岸關係的推動,維持現在的速度剛剛好。

反對黨要求馬英九謹慎發言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一直被質疑傾中,擔心再被外界放大解讀,因此,馬英九急著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滅火,希望平息爭議。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馬英九總統在兩岸關係上的發言,常有語意不清或事後要求更正的情況,人民很關注兩岸關係,總統發言應更謹慎,不要造成人民感覺兩岸政策不穩定。民進黨更諷刺,馬英九從上任以來,已多次發生接受外國媒體訪問後要求更正的情況,顯示馬英九的英語讓國外媒體無法理解,建議馬英九既然英語不好,以後應慎重考慮用華語接受訪問。

英語受訪前車之鑑

連同此次美聯社專訪,短短十個月內,馬英九連續接受美國三大重要媒體專訪,卻全因使用英語造成誤解。

去年底,《亞洲華爾街日報》專訪馬英九,該報記者提出的"兩岸能否如大陸期待達成統一"的問題,只因一個英文字的單數複數,導致"decades(數十年)"和"decade"的語意出現天壤之別,以為馬英九竟然提出了十年的兩岸統一時間表。

今年五月,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播出馬英九專訪,馬英九強調,台灣是主權國家,"不會(never)要求美國人為台灣打仗",遭反對黨大作文章後,馬英九趕忙利用國民黨中常會澄清,這話是講給美國人聽的,更解釋美國出不出兵,不是他去要就要得來的。

台灣媒體指出,馬英九英文程度好,沒有人會懷疑。馬英九自認講得很清楚,但外國媒體卻不見得有這麼深入的觀察。馬英九就算不想透過傳譯以華語受訪,也應採取最嚴謹的英文講稿回答,不僅避免反對黨的干擾抹黑,也是對民眾負責任的態度。

王毅回應兩岸關係新說法

對於馬英九澄清媒體報導時重申兩岸政策仍是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在紐約演講回應指出,兩岸關係發展有其內在需求和客觀規律,快一點或慢一點都是正常的,不必人為干預或改變,關鍵是要謀求和保持穩定發展,這樣才能行穩致遠。但他強調,"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不是機械和絕對的。先易後難,其實是易中有難;先經後政,實際上是經中有政。

另外,近日颱風襲擊台灣造成災害,王毅除了對台灣的受災民眾表達慰問,同時感謝台灣相關部門全力救助受困或失聯的大陸觀光客。

根據台灣媒體報導,颱風造成東部公路78年來最大坍方,一度造成多達500人受困,其中大多數是來台灣旅遊的大陸觀光客,從傳出災情之後,大陸方面就非常關心救援進度,大陸中央電視台也派出駐台記者,密切關注大陸觀光客何時能夠全數脫困。以往很少見到颱風威力的大陸遊客,曾把颱風天當作附加景點,但經過這一次的震撼教育,來台旅遊,如果遇上颱風,恐怕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

作者:尼爾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