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週一(1月23日)報導,美國國防部正在為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訪台行」做準備,並計畫在春季成行。「酒杯新聞」於2021年1月初上線,由3名記者、暢銷書作家創建於華盛頓。其網站表示「將不遺餘力地關注華盛頓的政治決策者,以及關注可以推動政治版圖的新聞和事件」,其名稱來自於美國情報機構對國會大廈的綽號。
「酒杯新聞」引述拜登政府的知情官員指出,五角大廈正在為麥卡錫的外國訪問行程進行初期規劃,包含可能會在今年稍後訪台的行程。
報導指出,拜登政府官員預期,麥卡錫將在春季某個時點訪台,因為共和黨眾院議員想以反制中國為主要焦點。
報導稱,對美國國防部來說,規劃麥卡錫的訪台行程是個艱鉅任務,除了要考量安全後勤,還要考慮到北京當局的回應。對此,美國國防部與麥卡錫的辦公室拒絕置評請求。
美國眾院前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後,中國不僅在台灣周邊舉行軍演,還禁止進口台灣眾多食品業者的產品。此次麥卡錫若成行,外界擔心可能加劇台海的外交、軍事及經貿關係緊張。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與台灣建立正式邦交,而是選擇和中國建交,這意味著這些國家與台灣的高層政治互動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儘管如此,不少國家還是會和台灣進行政要互訪,在有限的空間裡表達對台灣的支持。2022年8月,美眾議院議長、排名第三的政治人物佩洛西訪問台灣,成為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美台互動。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REUTERS國會眾議長是美國政治體制中排名第三的重量級人物,僅次於總統以及副總統兼參議長。70年代末與台北斷交、與北京建交以來,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政治人物就是國會眾議長。不過,當時的眾議長金裡奇(Newt Gingrich 左一)和總統克林頓(左二)分屬共和黨、民主黨,與如今佩洛西、拜登同屬民主黨的情況有所不同。1997年4月金裡奇訪問台灣,此前他在北京拜會了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
圖片來源: POOL/AFP/Getty Images2022年8月2日晚22時40分,佩洛西的專機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這是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裡奇訪問台灣後,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中國外交部深夜發表聲明指佩洛西訪台是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的嚴重錯誤訊號,稱美方企圖搞以台製華是「十分危險的玩火行動,玩火者必自焚」。佩洛西離開台灣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始實彈軍演。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8月14日率跨黨派國會議員團開始對台灣進行兩天的訪問。馬基在推文發文寫道:「我率領跨黨派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是要重申美國對台支持,鼓勵台灣海峽的穩定及和平。」民主黨黨籍的馬基是目前美國國會少數曾於1979年參與《台灣關係法》立法的國會議員。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REUTERS美國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8月25至27日乘軍機訪台,她是繼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之後,第三位無視北京反對、堅決親訪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共和黨籍的布萊克本是美參院「台灣連線」成員,對台一向友好。2020年12月時,她曾發帖稱「中國擁有5000年的欺詐盜竊史」引發爭議。此次她再發帖稱中國是「新的邪惡軸心」、「永遠不會向中共磕頭」以及「習近平嚇不倒我」等內容。
圖片來源: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在佩洛西之前,今年最高規格的美台互動發生在4月,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率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並且在美國政府專機前和台灣外長吳釗燮合影留念。中國外交部則警告美國「不要在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敦促華盛頓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Handout via REUTERS2020年8月時任美國衞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訪台也是近年來美台之間的一次重要高層互動。這也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首次有內閣成員到訪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舉行會晤。
圖片來源: AFP/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歐洲國家近年來引發廣泛關注的政要訪台,也是發生在2020年。捷克參院議長维特齊(Milos Vystrcil,又譯維特齊)率團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還在立法院發表演講。面對北京方面的強烈反對,维特齊强调自己並沒有越過紅線,因為「每個國家對『一個中國』有自己的理解,捷克的政策沒有禁止參議員訪問台灣」。他還批評中國把「一中原則」強加於別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W. Berrazeg在歐盟層面上,近年來最高級別的訪台就發生在今年7月中旬:歐洲議會副議長貝爾(Nicola Beer)到訪台灣,與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等高官會晤。貝爾表示,歐洲和台灣都屬於「民主國家大家庭」,還說歐盟在台灣問題上不會像在香港問題上「遲到」。
圖片來源: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AFP今年6月,立陶宛經濟部副部長內利烏普西內(Jovita Neliupsiene)到訪台灣,並表示立陶宛能夠頂住在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後遭受到的來自北京之經濟壓力。她在訪問期間還表示,立陶宛駐台灣辦事處也將在今年9月開張。
圖片來源: Ben Blanchard/REUTERS 智庫:美應對台海衝突準備不足
根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家研究中心(CSIS)的最新報告指出,俄烏戰事及中美關係緊張加劇,美國不再處於和平環境。另外,美國的國防工業基地還沒有為台海危機做好準備,一旦衝突爆發,美國將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耗盡關鍵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及彈藥。
該智庫在名為《戰時環境中的空箱子:美國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挑戰》的報告中,提到俄烏戰事反映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嚴重缺陷,戰爭耗盡了美國的武器系統以及彈藥庫存,例如:刺針地對空導彈、155毫米榴彈炮和彈藥、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
CSIS高級副總裁兼國際安全項目主任瓊斯(Seth Jones)寫道:「正如烏克蘭戰爭所表明的那樣,大國之間的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工業式衝突,它需要一個強大的國防工業,能夠生產足夠的彈藥和其他武器系統,以便在威懾失敗後進行持久的戰爭。」
他認為,考慮到工業生產的準備時間,「如果戰爭發生而不發生重大變化,國防工業很可能來不及提高生產。」報告指出,美國補充武器庫的速度緩慢,國防工業基礎以更適合和平時期環境的節奏運作。這亦暗示著美國國防工業無法為下一場重大戰爭做好萬全準備,比如: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爭。
台灣老百姓如何應對中國軍演?
報告亦稱,在可能的台海戰爭中,美軍面臨的恐怕不單單只有彈藥數量的問題。
「與烏克蘭不同,它的西部邊境對武器運輸敞開大門不同,而台灣是一個島嶼」,報告說。因此,一旦戰爭開始,中國的封鎖和遠程火力能力將使武器系統和彈藥難以——甚至不可能進入該地區。
報告點出,這意味印太地區的戰爭可能需要更多遠程彈藥,戰區內亦需更多彈藥庫存。報告建議美國重新評估軍火需求總量及需求,建立戰略彈藥儲備,確定可持續的彈藥採購計劃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需求。
(「酒杯新聞」、CSIS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