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崇恩:「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讓各國政府能夠明確表態」
2025年11月1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國安法》2020年6月通過後,黎智英隨即因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串謀刊印及發佈煽動刊物罪」,同年12月入獄至今,該案卻遲至2023年才開審。歷經多次延期,今年8月28日審判終於完成結案陳詞,但法庭休庭至今,仍遲未作出裁決。
多年奔走 尋求國際社會發聲
黎崇恩自從父親入獄至今,長期替父親奔走,尋求歐美國家發聲關注,至今已走訪法國、義大利、澳洲、加拿大等國。去年他與英國外相拉米(David Lammy)會面,今年更拜會華府與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黎崇恩在11月10日對DW表示,「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讓各國政府能夠明確表態。」
他直言,以現況來看,他父親在香港幾乎不可能獲得公正審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國際層面替他發聲,替他尋找出路。」他認為,唯有讓國際社會看見香港政府的作為,他們才會明瞭,「香港當局在對待我父親的方式上,已經嚴重違反國際準則。」
問他怕不怕因此惹禍上身,他苦笑,「我怕也沒有用,當然會有些擔心,但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遷居倫敦 就近參與國際倡議
此次獲邀參與首屆「柏林自由會議」(也稱柏林自由大會),儘管只有5分鐘的發言時間,他仍特地飛來。
他在會中提到,儘管明白父親的決定,但他偶爾會想,如果當初父親選擇下半輩子過著安穩的日子,而非選擇留在香港,「我想他現在可能或許能在這裡的某個角落微笑,或等著要去接孫子放學。」讓他想來仍不禁感傷。
隨著父親入獄,黎崇恩的人生也天翻地覆。他透露,父親被捕當時,他人正在台灣談生意。原本只打算待幾個月,卻因為回不了香港,就此在台灣定居下來,「我們很開心,台灣人對我很好」。沒料到的是,這一住就是5年,他也預計很快就能拿到永久居留證。但為了更方便參加國際倡議活動,今年初他決定帶著全家搬到倫敦。
對香港政府釋放黎智英仍抱期待
黎崇恩坦言,案件結案陳詞完成至今,家屬對於何時宣判毫無知悉只能等待。「我當然有點hopeful」,他認為,如果最後香港政府釋放黎智英,其實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既能證明香港是一個法治國家,也不會受國際社會譴責囚禁政治犯。
對他而言,他父親是一個願意為信念放下一切的人,他因為捍衛自由與民主而入獄,「這樣的人,應該是整個自由世界都挺身支持的對象。他應該要回到家人身邊。」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