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默克爾談俄烏:我不會怪自己不夠努力

2022年6月8日

這是默克爾卸任後的首次採訪。這位德國前總理為她的俄羅斯政策進行了辯護,並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已經盡力,「不怪自己不夠努力」。

Deutschland Altkanzlerin Merkel zu Gespräch im Berliner Ensemble
默克爾在週二的重要採訪中,談及了俄烏、普丁,以及「北溪2號」。圖片來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週二(6月7日)在卸任後的首次重要採訪中談俄烏局勢。她拒絕為在任時的俄羅斯政策道歉,但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毫無道理。她說:「這客觀上違反了所有國際法以及使我們在歐洲能夠和平生活的一切。如果我們開始穿越幾個世紀並爭論哪一塊領土應該屬於誰,那麼我們只會有戰爭。這不是一個選擇。」

在談到2014年與俄羅斯達成的《明斯克協議》時,默克爾說:「該協議沒有奏效,這是很大的悲哀,但我不會怪自己沒有努力。」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後,默克爾主導西方實施的對俄制裁。默克爾表示,雖然烏克蘭人對《明斯克協議》不完全滿意,但該協議卻為其贏得了重要的緩衝時間,使烏克蘭得以發展成今天的樣子。

「如果在2014年的時候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普丁繼續這樣下去,會發生什麼?我不敢想。」她還說:「該協議得到了歐盟的讚揚、批准和歡迎,並已被納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因此具有國際法的性質。」

但默克爾也承認,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裡米亞時或許可以做出更嚴厲的回應,但她認為已經採取了嚴厲措施。

6月7日,默克爾在德國柏林的柏林合奏劇接受德國記者和作家亞歷山大‧奧桑(Alexander Osang)的採訪。圖片來源: DW

而在被問到她原本可以盡多大努力,以防止今日與俄羅斯的衝突升級局面時,默克爾表示:「我不怪自己沒有足夠努力。我盡力了。我沒有成功,真是太遺憾了。」

今年4月布查鎮慘案曝光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曾對默克爾進行了猛烈抨擊,暗示她和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任時的作為明顯是「誤判」,使俄羅斯更加膽大妄為。

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辯護

默克爾也為她反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於2008年加入北約辯護。當時,北約承諾兩國將能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入北約,但拒絕啟動「成員資格行動計劃」(這是加入北約的第一步),讓這兩國在5到10年內加入北約。

她在週二的採訪中表示,「當時的烏克蘭不是我們今天所知的烏克蘭。那是一個在政治上非常、非常分裂的烏克蘭」,如果北約當時授予他們成員資格,普丁可能會對「烏克蘭造成巨大損害」。

她說:「那不是一個穩定的民主國家。當你接受一個國家加入北約時——而『成員資格行動計劃』顯然是第一步——你必須知道,如果發生攻擊,我們要準備好保衛這樣一個國家。」她接著補充道:「其次,我非常確定……普丁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烏克蘭加入北約)。從他的角度來看,這是宣戰。」

默克爾還將烏克蘭系統性腐敗問題,作為阻止其加入北約的理由。她說:「澤連斯基總統正在勇敢地與腐敗作鬥爭,但當時,烏克蘭確實是一個由寡頭統治的國家,所以你不能就這樣說『明天我們會把他們帶入北約』。」

俄烏戰爭爆發後,默克爾也受到部分聲音批評,其任內政策使得俄羅斯更加放縱。圖片來源: DW

談普丁與「北溪2號」

這位德國前總理稱,她在與普丁交手的過程中並不天真。她說,「外交並不因為沒有奏效就是錯了」,她從不相信普丁可以被貿易承諾征服,「軍事威懾是他唯一懂的語言。」

默克爾還回憶,普丁曾告訴她,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糟糕的事件」。默克爾回答稱,對她——一個在共產主義東德長大的人——來說,柏林圍牆倒塌意味著她可以過上自由的生活。她說,兩人已經很明顯存在著「巨大差異」。

此外,默克爾還簡短地談到了極具爭議、現已停工的「北溪2號」管道,並主要批評了美國因其實體參與該天然氣項目而進行制裁的決定。她說:「基本上,他們因為不同的政治觀點而對作為盟友的我們進行了制裁。」

默克爾表示,鑑於俄羅斯靠近歐洲,就政治層面而言,兩國不可能不互相貿易。然而,她否認她認為有可能通過貿易來改變俄羅斯。默克爾政府因執政期間,德國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持續形成巨大依賴而受到批評。

德國對俄羅斯的「綏靖 」政策,是貫穿了德國幾十年的外交政策。此一政策最明顯的立場轉變是在前總理威利勃蘭特(Willy Brandt)時期,他是社會民主黨人,其1969年的「東方政策」遭到了保守派的唾棄。但隨後,歷屆西德和統一後的德國政府,包括默克爾領導的政府,都持續推行與俄羅斯建設性的合作政策。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