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飞机心慌慌?迷信或能帮上忙
2015年3月28日德国之声:施托尔博士,您的职业与"恐飞症"有何关联?
施托尔(Dr. Keith Stoll):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学者,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主持"恐飞症"课程已经有25年时间。我在其中讲授心理学知识。在上午的课程中,飞行员会解释一些背景知识:飞机为何能够飞起来以及飞行员工作的一些原理。
而我负责下午的课程,向大家解释:为何人们会有恐惧心理,如何做才能克服。之后我们会一起搭乘一架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
这项课程非常成功。我认为,尤其是因为许多参加课程的人都拥有相同困扰。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些人上午来的时候看上去忧心忡忡,一脸苦相。但是一天过去后,他们感觉好多了。许多人彻底不怕坐飞机了。大多数人都向这一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德国之声:在发生坠机事件后,是不是有更多人会患上"恐飞症"?
施托尔(Dr. Keith Stoll):每次发生空难后,人们都会更担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坠机事件发生后,他们突然不得不更为频繁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心理。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多种不适。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此前的水平。正比如:即便事故时有发生,我们还是会继续坐船、坐火车或者开车出行,在"恐飞症"的问题上同样如此:人们会重新带着往常的平静心态坐飞机。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
德国之声:在发生类似这次德国之翼的坠机事件后,或者说总体而言,您会对那些有"恐飞症"的人说些什么呢?
施托尔(Dr. Keith Stoll):大部分具有飞行恐惧心理的人都不太可能因为一句"不用担心,一切都很安全"就平静下来。从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即便是过马路也是如此。即便汽车也会失去控制、撞伤行人或者闯红灯,但我们就是不会这么去想。我们倾向于这么想:事情总归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在坐飞机的问题上,情况就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突然距离平时习惯的地位非常远。我们会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不习惯的东西。过去几年里有超过1200人遭遇空难丧生。但因为烤面包机漏电而触电,或者摔倒之后死亡的人要多得多。不过,人们无法如此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此外,单纯的害怕和恐惧症之间也有不同。我们每个人都会害怕。而恐惧症意味着我们会回避一些事情,让我们陷入恐慌。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对于我们来说,飞行并不是自然行为方式。鸟类大脑的一大部分都是用来处理飞行经历的。如果鸟类害怕飞行,那么它们肯定很短命。但是人类大脑不是用来理解飞行的。如果大脑不能理解某件事,首先就会让人尝试避免去做这件事。我们的大脑会说:如果你不能理解,就干脆别进去。
这会产生一种不成比例的效应,而想象力的作用也会非常强。如果发生一起空难,相关场景会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德国之声: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恐惧症。但我坐飞机的时候很不舒服。所以我总是想办法坐到靠走廊的座位。即便我知道,这其实完全没有道理,但我还是感觉,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自己可以逃脱。这完全没意义,但我还是会感觉好些。您的病人也有这样的举动吗?
施托尔(Dr. Keith Stoll):这些举动可以帮助我们。这几乎是一种迷信。我们总是认为迷信很荒诞,但我们所有人都会有点迷信,而且会因此而感到更为安全。如果您登上一架飞机,然后坐在靠走廊的座位上,您会感到舒服些。虽然根本这样做根本没道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能缓解您的害怕情绪。
有些人只在晴天坐飞机。也有人一定要带个吉祥物。这是人之常情,我们都希望尽量寻求安全感。我们会感觉舒服些。但现实是,我们根本无能为力,事情难就难在这儿。
当人们开车的时候,看见街道向右拐,就能跟着拐过去。我们可以观察到周边情况。而在坐飞机的时候,我们只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之后才会意识到。飞机转向了,我们才感觉到:哦,飞机刚才转向了。所以,我们把自己寄托在任何可能(让我们舒服一些)的东西上。如果这个东西是靠走廊的座位,太棒了,那您就坐那儿吧!
德国之声:您是否能向那些在坐飞机时非常紧张的乘客推荐一些呼吸技巧?
施托尔(Dr. Keith Stoll):最重要的是先呼气再吸气。应该确保呼吸直达横隔膜,而不是非常浅。身体会用非常特殊的呼吸方式来对害怕情绪做出反应。
我还会建议大家,时不时走动一下,放松呼吸,揉揉各处肌肉。还有一些其它的技术,比如指压按摩。
可以尝试许多东西来控制害怕心理。如果大脑了解到,人可以将恐惧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就会越来越少地感受到恐惧的侵袭。
施托尔博士(Dr.Keith Stoll)是一位在伦敦行医的心理学家。他此外还主持英国航空公司"自信飞行"课程,帮助那些害怕飞行的人们战胜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