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带一路——债务陷阱?

Andreas Becker
2018年4月21日

中国大笔投资,构建新贸易通道。众多国家期许由中受惠。欧洲人则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某些国家有可能在经济上。

China Seidenstraßen-Gipfel Silk Road and Golden Bridge
2017年5月中国一带一路峰会期间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Z. Huans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西方语境下,中国这个项目有众多名字:德语多称其为"新丝绸之路";英语称之为"一带一路",或"带和路倡议"。

不论叫做什么,它都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将出现两条贸易通道,把中国更好地与其它国家联结起来:一条经由陆路;一条经由海洋,穿越亚、欧、非60多国。

所需的基础设施费用同样巨大:用于公路、港口和电厂的建设费用约达1万亿美元。

项目主要由专为此成立的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融资。该银行2014年根据中国的倡议建立,为一家多国发展银行,目前有61个成员国。

双赢局面?

新贸易通道、不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扩建、有保障的融资--中国领导层为这一项目造势,称它对所有参与方而言是一种经典的双赢局面。

然而,也有批评之声。欧洲人尤其抱怨说,自己的企业几乎拿不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因是,中国在供贷时常常提出条件,保障中国企业在建设项目投标中成为优选中标方。

重债导致重大依赖性

另一个批评要点与较贫困国有关。这些国家拿中国钱扩建自己的基础设施。根据设址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结果,为了这些建设项目,相关国家大笔举债,从而在经济上沦入仰人鼻息境地,其中就有亚、非、欧的8个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老挝、马尔代夫、黑山、吉布提。该研究报告指出,自参与新丝绸之路项目起,这些国家公共债务陡增,中国成为它们的最大债主。

例如巴基斯坦

中巴经济走廊(CPEC)被视为新丝绸之路的样板。它总长约3000公里,是一个由公路、铁路、天然气管道和电厂组成的网络,从中国西部一直通到巴基斯坦沿海,以新建的瓜达尔深水港为终点。

全球发展中心估计,该项目总投资620亿美元,其中约80%来自中国,利息5%。

一份由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合作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这样的大型项目有可能在亚洲若干国家,"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导致政府领导层现有的、"尤其是在经济责任和腐败领域的"问题加剧。

研究报告指出,两国当然都希望该项目带来好处。对中国来说,这一经济走廊是通往阿拉伯油田的纽带,也是通往中国在那里非常活跃的非洲大陆的纽带。巴基斯坦则希望它带来经济起飞和大量新就业机会。

然而,一旦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不如预期,该国就有可能因债务增加而陷入困境。

2018年2月,停泊在比雷埃夫斯港的中国集装箱船"中远海运金牛座"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例如希腊

若干欧洲国家进入中国视野,原因是它确信,这些国家有助于使自己更易进入欧洲市场。中国总理李克强2014年就说过,希腊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大门"。

中国迄今已向希腊投入了70多亿欧元,并还将继续大笔投资。中国国有海运公司-中远2016年并购比雷埃夫斯港,曾一度引发争议。如今,该项目被视为具有表率意义。中远计划将该港扩建成地中海最大港。受中国商运之惠,该港货物吞吐量已明显增加。

另一笔战略投资:2016年,中国国家电网购得希腊独立输电运营商ADMIE24%的股权。

中希双方均还强调经济之外的文化角度,鼓励有关当局和企业在相关领域积极活动。2017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希腊比雷埃夫斯银行文化基金会签署了一份旨在增进双边文化交流的协议。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郊外的多瑙河大桥,由中国投资建造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Brey

例如塞尔维亚

与希腊不同,塞尔维亚不是欧盟成员国,但怎么着也是正式的入盟候选国。这座横跨多瑙河的大桥是中国迄今在该国的最大投资项目。1.7亿欧元总造价中的1.45亿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供贷,盖建工作由一家中国公司承担。

该大桥不过是一个更大项目的序曲。"中国国际铁建"和"中国建设公司"将建造耗资16亿欧元的连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高铁线路。塞、匈两国领导人今天就已在炫耀定于2023竣工的这个示范性项目。

不只是经济目标

尽管存在着某些风险,在许多国家,中资依然受到热忱欢迎,因为,它们被认为能确保经济起飞。此外,中国投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和艾伯特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如此,涉及新丝绸之路,中国并不仅仅考虑经贸,而是最终也涉及政治影响力。该报告的作者们写道:欧洲人应制定出自己的战略,以能有实质性内容地对这一重大项目做出回应。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此还看不到任何动静。报告指出,"眼下,布鲁塞尔不是以同一种声音说话,也没有战略回答"。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