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09 Humboldt-Stiftung
2009年11月3日"Brain Drain",人才外流,是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的现象,大部分人才都流到了美国。为了提高德国的吸引力,洪堡基金会每年都向世界各地的年轻优秀学者发放奖学金。获得洪堡奖学金的人,都被雅称为"洪堡人"(Humboldtianer),会和基金会、和德国保持终生联系,难怪有个说法:"一日洪堡人,终身洪堡人"。基金会主席施瓦茨教授说:"这些人真的成为我们最好的使者,成为德国在其它国家的使者。"
如今大约已有23000名洪堡人,其中包括41名诺贝尔奖得主,遍布130个国家,活跃在各种学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每年还有大约1800位新人加入进来。施瓦茨介绍说:"不管你到哪个国家,你都会碰到洪堡人。他们年轻时曾到德国做客座学者,开始他们的事业,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是和家人一起到德国的,在德国呆得很舒服,终生不忘。这是我们基金会非常重视的一点:精心照顾,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言。"
普帕-里瑟怒(Ana Popa-Lisseanu)博士来自西班牙,专门研究蝙蝠。两年前,30岁的她申请了洪堡奖学金,并选中柏林的莱布尼兹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来开展她的客座研究,因为这里研究蝙蝠的实力强,有一个团队,还有特殊的科研设备,跟踪观察蝙蝠的迁徙情况已经很多年了,不少蝙蝠腿上都有标记。普帕-里瑟怒就是看中了这些资源。利用这里的特殊设备,她可以非常精确地跟踪、测绘蝙蝠的足迹。两年的洪堡奖学金,时间刚好过半。她的体会是:"这份奖学金极好,不光个人待遇很高,而且基金会还拨发科研经费,这是很少有的,水平很高。让我惊喜的是,基金会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周到,办事非常方便。"
手续简洁、公文不多,而且每位洪堡人,基金会都配专人照顾方方面面。奖学金金额每月2300欧元,相当丰厚,但洪堡奖学金的好处还并非仅此而已。来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卡西拉吉(Cinzia Casiraghi)就说:"你自己有什么科研想法,你就可以怎么去做,没人对你指手画脚,你完全自由。科研条件呢,棒极了,而且还有经费上的支持。此外,你可以自己选择去哪儿。我考虑了几个地方,最后选中了柏林自由大学。"
卡西拉吉35岁,从事基础研究,她的成果或许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她喜欢柏林自由大学开放、友好的学术气氛,搞不同课题的人之间经常沟通,端杯咖啡边喝边聊各自正在做的实验,有助于启发新思路。但要想申请洪堡奖学金,学术水平必须很出色才行。基金会主席施瓦茨介绍说:"回过头来看,我们过去选的真是最优秀的人,很多人后来都大有作为,有得诺贝尔奖的,有当总统的,有做校长的,有的成为本国经济界的领头人。我们这套筛选系统看来还真灵。"
作者:Thomas Prinzler/施彦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