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先给中美领导人台阶下

夏立民
2019年10月14日

第13轮的贸易谈判看起来中美难得取得了共识,但仔细看实质内容都还是双方没有争议的项目先行,真正关键的矛盾问题还没有处理。德国之声专访中国经济学家沈凌,听听他如何分析这次的协议和下一阶段的谈判。

Japan G20 Gipfel in Osaka | Donald Trump und Xi Jinping
中美能否达成书面协议还是未知。中国官媒只说了讨论后续磋商,同意朝最终达成协议迈进。特朗普则非常乐观表示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就等签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S. Walsh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怎么看中美贸易谈判后的初步协议?

沈凌:我认为就是两个一直没有谈下来的人,在寻找一个中间妥协的步骤。我们看到一开始去年说有贸易纠纷时,大家一直期盼中美之间能够达成最终的协议。但是一年多来,大家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没有达成妥协。其实双方的政治领袖都是需要一定的台阶下。向特朗普的话,现在焦头烂额。中国方面肯定也一样,期待能够有一个成果,给大家有一个交代,就大家有一个中间协议。其实中间的内容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焦点的问题,比方说对监督机制的建立,其实我们是没有真正达成一致的共。所以可能这个就被留待后面。

这有时候也是中国政府一惯的智慧,中国人一直觉得,如果谈不下的话,可以把它先放一放。而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在一步内都解决掉。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态度。这一点的话,美方也可能是承认了这个现实。他们以前一直希望一下子就把中国政府都搞定。但事实上也做不到,只能承认一个阶段性的协议。

德国之声:不过就是否已达成初步协议,双方还不同调?

沈凌:中国政府《人民日报》的态度是,我们正在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是美国的总统说是我们已经达成阶段性的协议。特朗普希望马上给他的民众有一个交代。因为他现在有多条战线,跟欧洲也要打贸易战,也要徴关税。他希望给大家一个交代,证明自己还是很有能力的,把中国这么难搞的对手也搞定了。但是中国其实非常务实,我们知道这一年多来美方的态度。所以我们其实比他们来说更保守一点,我们觉得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只是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前进而已。

沈凌认为,初步协议只是先给双方领导人台阶下,真正的矛盾问题还有待长期的磋商。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L. Jie

德国之声:中国承诺每年将购买美国农产品400亿至500亿美元,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取得进展。会认为是中国少量让步先换取贸易休战吗?

沈凌:从宏观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去年刚刚开始打贸易战的时候,其实中国政府并没有准备很充分。我们也一贯认为只要通过买买买就可以把美国人的诉求满足了,把这个问题拖下去。后来才发现,这一届的政府跟以前的不一样。仅仅通过买买买好像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他要的更多的是制度上的变革。所以如果说谈了一年多,回到买买买的模式,应该是对中国政府来讲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因为本来中国就需要能源产品跟农产品。这个是自由贸易方向下面最合乎逻辑的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面美国是比较有优势的。我们一定要不进口他们的大豆,不进口他们的猪肉,然后我们自己养猪的话,这个其实是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我想,如果能够通过更符合国际贸易制度原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个对中国来讲是最有利的。我们同时也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变革。因为这个对中国长远来讲也是有好处。

德国之声:对双方接续谈判乐观吗?

沈凌: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问题。因为中间纠结到两个很复杂的矛盾。一个是我们中国自身在继续发展,在继续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所需要的制度性变革。这个并不一定是来自美国的压力我们才需要的变革。其实没有美国和欧洲的压力,我们仍然在使市场经济更完善的制度建设上,需要更多更深刻的改革。如果有一定外部压力的话,有助于我们国内的改革。这个是一对矛盾。我们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或者继续深化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家沈凌图像来源: privat

另外一个的话,是国际贸易之间的纠纷。美国的压力并不是出自于对中国继续改革的好心,而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在这种压力下面,有很多是不理性的。很多压力是有悖于我们的经济利益或主权的原则。比方说监督,我们当然希望有不可逆的改革的进程。但是谁来监督呢?是由一个美国特使来监督中国政府?这个哪怕是中国老百姓从情感上也不能接受的处理方式。像这种矛盾就是民族或国际间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纠结在一起,应该不会这么容易短期内就解决掉。 制度变革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沈凌为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