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全球秩序受威胁 更待中欧有作为

叶宣
2018年7月15日

本年度的中国-欧盟峰会下周将在北京举行。在贸易战笼罩全球的阴影下,欧盟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主要经济体面临怎样的挑战。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

Symbolbild Europa China
中欧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不仅限于经贸领域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在目前中国和欧盟都面临与美国进入贸易战危险的情况下,中欧峰会举行对双方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丁纯:不仅中、欧,现在全球都面临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这种非常时期,举行中欧峰会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目前,中欧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不仅限于经贸领域,还涉及到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前几天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也提到了对这次峰会的期待。我觉得双方可以就目前背景下自己相关的立场观点与诉求、对全球经贸和治理体系的想法期许进行务实讨论,是正逢其时。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期待,具体来说,中国对这次峰会有哪些期待?
丁纯:中国和欧盟,包括在经贸领域,对对方都有期许与诉求,当然并不都完全一致。但在坚持经济开放,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依托全球治理体系解决争端等方面是有很多共同点。双方也都希望通过这样一种会晤、协商,能够为未来,为经济开放和多边治理,为双边的经贸合作提供积极的想法。希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得到务实的推进。从(中德)会后发表的相关声明看,除了中德双边议题,也涉及到很多有关全球治理的议题。我想这些方面恰恰也是中欧峰会应该关注,或者说双边都有所期待的。

德国之声:有报道称,不久前中国副总理刘鹤访问布鲁塞尔期间,中国方面曾争取与欧盟联合应对美国,提议在欧中峰会声明中对美国的政策作出一致回应,但欧盟没有理会。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您认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丁纯:如果确有这样的事,我觉得首先,如果双方都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都主张开放的全球经济,主张多边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公平公正的国际经贸秩序,坚持WTO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框架体系的话,那么中方提出这种建议或想法,从逻辑上是很自然的。众所周知,欧盟方面对美国单边征收关税的立场,尤其是反对单边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主张也是很明确的。

如果说欧盟不愿正式做某种表述。我想一方面,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结构性、战略性、历史渊源深厚的关系。是其相互的经济联系、安全防务协作的紧密程度,或者说欧洲对美国的总体依赖性使然。眼下欧盟跟美国的经贸博弈也是不对称的,某种意义上看更多受制于美国。这让欧盟即使有这个想法,也不愿,尤其是不愿跟中国站在一起公开发表共同声明谴责,得罪美国。

另外,囿于内部的不同意见,欧盟对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自己想法和忧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欧间一定程度经济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欧洲内部的民粹主义壮大,这些想法显得比较显著。对不断增长的中国贸易投资以及在华欧企待遇等的一些抱怨,也使得欧洲觉得特朗普的某些制裁或诉求跟他们有不少是一致的。

德国之声:在欧盟阐述与中国关系基本信息的文件中,提到了中国在欧投资、一带一路项目,表示希望中国提高透明度、在市场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改善公平竞争环境。在这方面中国能有什么具体作为吗?
丁纯:作为两个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体,对对方的经贸举措或待遇有不满和抱怨是完全正常的,欧美之间,或其他国家之间也都普遍存在。中国对欧盟也有抱怨诉求,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中国在欧的投资准入问题。欧洲则提出在中国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中方对这些关切是重视的,不但承诺继续开放,而且也在不断做出努力,比如缩减市场准入和投资的负面清单,进一步开放相关领域如金融等、保护知识产权等等。从习近平主席达沃斯、博鳌及近期的一些公开讲话,还有这次中德政府间磋商形成的文件中,都可以明显看到,中方对欧盟的关切和顾虑是有回应的。  

德国之声:除了经贸政策的协商,此次欧中峰会还有哪些议题值得关注?
丁纯:至少在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多边框架解决问题,坚持开放经济的议题上,双方应该是可以表达这样一种共同的立场和诉求的。这也完全符合双边的利益。现在巨大的单边主义威胁,不仅涉及到中欧双方,而且与全球相关。如果说08年、09的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种非人为的经济冲击的话,现在要防止的是一种对全球经济的人为的破坏,这种破坏可能导致才出现的复苏势头受到殃及。欧中都很清楚这一点。

从中德政府磋商会后的文件看,双方关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如何维护合理公正、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安全、环境和气候保护、创新领域的合作等等。我期待中欧在加强双边经贸合作领域有一些实质性进展,比如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推动,这能直接让双方受益,也可以让全球受益,是用实际行动反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我也期待看到中欧加强人文领域的合作。中欧,中德都有人文交流的机制。人文领域的沟通能推动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求同存异,分享共同的价值观点立场,这个领域是需要双方努力强化的。因为很多问题、冲突、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民意,对各自立场、关切的一种误解,是双边人文交流不足欠缺的结果。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