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作为过渡性协议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天后(9月12日)即将到期,您认为中国大陆会在最后关头宣布终止ECFA吗?
张五岳:我想这个几率其实存在,但是并不高。因为根据ECFA当中的第16条有一个终止条款 。 如果一方想要终止这样一个条款或者协议的话,他要需要书面通知另外一方。海峡两岸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ECFA自通知一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第一百八十日终止。我觉得终止ECFA几率不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ECFA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加惠台湾民众或者说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跟手段。那目前为止面对美中贸易的对抗科技战,北京方面比较不乐见的就是美中的经贸脱钩,北京更不愿意乐见到两岸经贸脱钩。最近台湾下达“爱奇艺禁令”,北京批判说,台湾方面在进行两岸产业的脱钩。北京一方面在加大对台湾民众的工作,二方面又不乐见到两岸经贸进一步的脱钩。那么如果现在北京方面终止了ECFA,这当然是两岸经贸脱钩的一个很重要的迹象吧。所以我觉得机会是不大的。但是我们要留意的,如果北京终止了ECFA,那就绝对不会只是ECFA的问题。这代表北京对台的战略有全新的战略性的思维跟转变,是从过去这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国台办的发言还是商务部的发言,他们从来没有明显地让外界感受到,他们准备终止ECFA。第二点,如果要终止ECFA,得要进行书面的通知。那目前为止两岸关系互动不佳,(如果断ECFA)甚至要进行协商,那么北京现在当然更难跟台湾做任何的协商吧。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北京片面终止ECFA的几率是微乎其微。
德国之声:相当长时间以来,两岸媒体都对ECFA为台湾贸易出口以及就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多有报道。 不过,ECFA对中国大陆而言,是纯粹对台让利吗?还是对中国大陆也是存在诸多利益?
张五岳:我想当然两岸的经贸一定要秉持双边的互利互惠,这才能够可长可久。大陆方面给予台湾方面的早收清单,让台湾包括像400多项的农工产品,还有包括18项的农产品,确确实实销售到大陆方面,是产生了一个明显积极的正面的效应。ECFA当然对于所谓陆资来台的问题,大陆商品到台湾问题也一样会产生所谓积极而正面的效应。ECFA架构下包括关税减让、产业的合作以及各式各样的相关的海关税则问题, 这当然对两岸经贸都有利。ECFA只是单纯对台湾有利,对大陆无利,这样说法显然是不够切实。 但是很显然,北京在这一议题上是采取一个比较希望能够通过一部分的让利来推动两岸经贸发展。
未来台湾跟美国进行经贸谈判,同两岸间的经贸谈判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不管是当年的ECFA,还是后来的服贸、货贸谈判, 那北京方面基于什么,基于它还有所谓的政治的考量,希望能够争取台湾的民众或者所谓的统战台湾民众的工作。 美国不会对台湾民众想要做什么统战工作,美国也不可能在农产品问题上有任何重大的让步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ECFA显然对双方都有利。但是如果我们从客观数据呈现来看的话,对台湾的利基显然比大陆来的稍微多一点。
德国之声: 如果北京方面想要终止ECFA ,会选择在什么时机?
张五岳:大陆方面的对台政策有它的一贯性。 如果它决定对台终止ECFA, 这代表的不仅是中共对台湾的经贸策略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对台湾的总体的战略跟策略将出现全然不同的改变。
因为长期以来,中共对台政策有几个重要的考量。第一个考量是北京希望能够以经促政、以通促统。第二,北京现在对台政策当中强调的是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第三,北京目前为止当然不希望两岸经贸脱钩。第四,北京面对美中贸易战,它当然希望能够积极争取更多的台商,能够共同因应美中贸易战当中引发的科技战当中的一些议题吧。
因此,如果终止ECFA,那后续性的两岸关系的严峻性,以及北京会对台湾采取一些更进一步的强硬作为,严格讲都在预期之内的。
德国之声:如果9月12日之后ECFA继续延续下去,那么无论是蔡英文政府还是北京政府,双方都有意愿进行服贸和货贸协议的谈判吗?
张五岳: 我觉得依目前的情况,双方都没有这个意愿,也基本上也没有这种可能。原因有很多。首先,北京认为,不管是ECFA也好,服贸也好, 货贸也好,两一定要具岸有所谓的政治互信,一定要具有北京所强调的九二共识作基础。 中方认为只有在这个九二共识基础之上,政治互信的情况之下,两岸公权力才可以展开任何形式的对话谈判协商签署协议。 第二个,从台北的角度来看也很清楚的。到目前为止,台湾立法院还没有审议包括两岸协议的监督条例,因此, 因此在还没有完成立法的情况之下,台湾方面重新跟大陆启动服贸和货贸谈判协商几率近乎等于零。更重要的是,在美中贸易战、科技战全面对抗的情况下,我想,美方也好,台方也好,不会把两岸重启经贸谈判当成此刻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所以,从美方角度,从台湾的角度,从中方的角度啊,从三方角度来考虑,这件事发生的机率几乎等于零。
德国之声:您非常熟悉中共组织结构。 中国大陆制定对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简单来说,要达到什么目的?
1949年,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失利败退台湾,共产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海峡两岸分治。在过去近70年里,台海关系以及相关政策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也是北京最敏感的一个议题。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在国民党退守台湾的头30年里,内战氛围浓厚,国共有数次小规模交战。台湾方面高喊“反攻大陆”、“汉贼不两立”,北京则要“解放台湾”,海峡两岸呈现紧张、对峙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5年初,共产党攻下一江山岛,中华民国海军在美军协助下撤退,这被称作“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华民国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从此退至台澎金马,并延续至今。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告台湾同胞书》至今共发表五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提出要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均在1958年金门炮战(也称八二三炮战)的背景下,要求台湾共同对付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团结一致对外。该炮战(图)也被称作第二次台海危机。
图像来源: Imago/Zuma/Keystone最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则是1979年1月1日发表的第五版,其内容主要是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扩大两岸交流。中共停止了从1958年开始对台湾诸岛的炮击,国共军事冲突告一段落。该文被视为北京对台政策的转变。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同样在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图为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访华),与中华民国断交,同时通过《台湾关系法》。在该背景下,当时已经掌握中共实权的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该政策被用在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
图像来源: AFP/AFP/Getty Images对于北京方面呼吁“相逢一笑泯恩仇”、提出“一国两制”方案,中华民国政府没有做出回应。据历史文献,蒋经国曾在致函宋美龄时称,“此固为‘匪’统战之一贯手法,但愿已推向另一更邪恶之层次方向,儿将一贯的置之不理并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伎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1986年,台湾第一个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民进党)成立。民进党在1991年公开其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纲领。台独运动也逐渐在台湾民间兴起(图)。1990年就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大幅度调整了大陆政策,放弃了蒋经国坚持的“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开始寻求两岸“分裂分治”的合法化。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S. Yeh随着台北的态度变化,两岸关系又趋紧张。1995年初,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的八项主张(也被称为“江八点”),就“两岸如何达到和平统一”、“没有统一之前的过渡时期如何办”这两个问题表明立场。
图像来源: F.Brown/AFP/Getty Images1995年6月,时任总统李登辉对美国进行了“非官方”访问(图),打破17年间未有台湾高官访美的惯例。这引发北京强烈不满,于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期间分别进行大规模导弹演习。为此,美国派航母协防台湾海峡。而李登辉直选中成功连任,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1999年7月,台湾总统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图),将两岸关系定义为“特殊国与国关系”,即“两国论”。而当时被李登辉召入国安会的蔡英文,被认为是“两国论”的起草人之一。该事件引发地区紧张以及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而在台湾方面,强烈支持“两国论”的民进党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胜出,陈水扁成为新一任总统。
图像来源: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陈水扁上台后,他于2002年8月在日本提出“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并主张“公民投票”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在2004年连任后,陈水扁及其民进党继续激进的台独政策。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Jerome Favre北京方面,在中共第四代领导人执政下,《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通过,这是一部针对两岸关系的基本法。同年4月,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图),实现国共领导人历史性握手,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基于认同“九二共识”的看法。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1992年11月,中国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问题在香港举行会谈,双方口头协商形成不成文默契,被称为“九二共识”,其主旨即为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000年,时任台湾行政院陆委会主席苏起将“九二共识”阐述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并随后将其列入国民党党纲中。
图像来源: Imago/ZumaPress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民进党败北,马英九上台。由于马英九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在他担任总统的八年里显著改观,经贸往来与合作大幅增加。2015年11月7日,马英九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举行会面(图),打破了两岸领导人1949年以来不见面的禁忌。同年5月,时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习近平举行会晤。
图像来源: Reuters/J. Nair2016年的大选中,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超过56%得票率的绝对优势,击败朱立伦、宋楚瑜,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在2019年1月1日的新年讲话中,蔡英文提出“四个必须”,喊话北京“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的事实” ,并将中国“试图介入台湾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视为台湾当前“最大的挑战”。
图像来源: Reuters/Taipei Photojournalists Association/Pool在北京方面,2012年成为中共第五代领导人的习近平就对台政策做出调整。自蔡英文上台后,北京加大了在国际外交等多层面对台湾的施压,两岸关系明显降温。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以五大原则阐述对台方针,强调推动和平统一,但也明言不放弃武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
张五岳:我想目前为止北京很清楚的,对台政策的最高的战略目标就是完成统一。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对台政策的最终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完成两岸的统一,完成北京所强调的祖国的统一。 那要进行统一,有各式各样的渠道跟手段。目前北京的基调北京的主轴是希望能够透过和平发展来完成和平统一。但是北京也不会公开摆明放弃以非和平的手段来作为统一的可行性。 既然要和平发展,要和平统一,北京就要两手准备,一手准备就是在积极的包括推动两岸的融合发展,积极的给台商台湾民众在大陆方面的所谓同等待遇。但是北京方面也会积极的严加防范两岸关系有可能走向分离跟分裂的任何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的政策是一贯的延续的,而且是清晰的。
德国之声: 今年1月蔡英文以817万票高票赢得台湾总统大选。这可不可以推导出中国大陆惠台政策是失败的?
张五岳:从理论上来说,这样一种推论只是一种迹象,而不是全貌。北京方面也不会因为蔡英文817万票当选就大幅度地改变对台政策,应该不至于的。北京方面也不会因为蔡英文总统高调连任,就改变了对台政策的一贯方针:坚持政治互信的九二共识、坚持单边做法单边立法、坚持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
我们很多人会说,中国对台政策完全不了解台湾民心,完全无法争取台湾民心。它的很多会惠台政策的做法根本不足以争取台湾民众的认可。但是我必须很诚实地强调,谁都很清楚北京对香港的政策,特别是从“反送中”到港区国安法,北京当然很清楚,北京每一个做法等于是直接地变相地帮蔡英文加分,变相地在削弱国民党的可行性。但是北京不会因为害怕帮蔡英文加分,害怕国民党在选举中失败,北京就改变立场原则。不是的,绝对不会的。很多人都说北京不了解台湾民众的想法,我想我们也必须很诚实地思考一个问题,台湾多数的民众也不了解北京的想法。
但是重点是北京从来不是把争取台湾民心,北京从来不是以台湾民众的想法作为它对台政策第一个最重要的优先的考虑。北京的对台政策有它自身的逻辑性、利益性和原则性。北京对台政策如果能够跟台湾的民众相结合,北京当然愿意争取台湾民心。那如果台湾的民心跟北京的对台政策跟北京的立场是违背的,我想北京不会牺牲它的立场原则来争取台湾民心,他宁愿让台湾民众伤心,它也不会放弃掉自己原则的坚定性。
一方面我们说北京不了解台湾,这是一部分的事实;但是台湾不了解北京,这也是一部分的事实。双方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本位主义来思考问题。
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美台之间高层互访频繁,但1979年美国和中华民国断交后,台湾高层访美难度增大、美国高层也罕有访台。1997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率团访问台湾,成为美中建交后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时隔25年,又有一位美国众议院议长访台,她就是南希·佩洛西。
图像来源: Chiang Ying-ying/AP/picture alliance1950年8月,援韩联合国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访台,与蒋介石两度会谈。蒋发表谈话,表示会谈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曾作为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特使与1953年11月和1956年访台。1954年9月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也赴台与蒋介石会谈。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美宣布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后,尼克松被台湾人称作“丑陋的美国人”。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Everett Collection1960年6月1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北,并在总统府前广场向50万人发表演说。他是唯一于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1961年7月,中华民国副总统暨行政院长陈诚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副总统约翰逊会晤。次年3月,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访台,劝阻蒋介石反攻大陆。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1965年9月23日,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蒋经国访美,晋见美国总统约翰逊,并与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依据共同防御条约密切合作。1970年4月,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再度访美,其间受到未遂刺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蒋介石夫人宋美龄1965年9月访美,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夫人邀请她到白宫做客。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图)任职期间,1966年1月1日:美国副总统小休伯特·霍拉蒂奥·汉弗莱(Hubert Horatio Humphrey)抵台访问。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中华民国副总统严家淦与夫人访问美国,并和总统约翰逊会晤。图为约翰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图像来源: Public domain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75年4月5日逝世后,美国总统福特起初只派农业部长抵台吊唁,引起中华民国政府不满,后来福特又派副总统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抵台参加葬礼。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esign Pics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绝外交关系,末任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离任,驻台美军全部撤出。同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图)签署《台湾关系法》,台美仍然保持实质上的双边关系。
图像来源: Imago/ZumaPress1995年,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以"私人身份"前往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他是史上首位进入美国的中华民国现任元首。这次访问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国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B. Sikes1997年4月初,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 Newt Gingrich)率团访问台湾,成为美中建交后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不过,金里奇当年出访台湾前先拜会了时任中国第一把手江泽民。就金里奇本人而言,他主张加深中美关系。在访问台湾、会晤时任总统李登辉之后,金里奇称,他曾告诉中国领导人“我们会协防台湾”,中国回答道,没有发动袭击的意图。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G. Coronado自1979年台美断交后,台湾总统、副总统、外交部长等高层都被禁止访美。台湾前总统陈水扁曾于2000年过境洛杉矶,2001年和2003年过境纽约,但在2007年访问中美洲时被阻止在美国大陆过境,而只能在阿拉斯加机场短暂加油,被指"有失尊严"。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前台湾总统马英九曾于2013年过境纽约,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去年7月也过境纽约,并会见台“邦交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Sun Chung-ta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Alex Azar) 2020年8月出访台湾,并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举行会谈。他也成为自1979年来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机也在他们会晤的当天短暂飞越台湾海峡中线。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Semansky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与蔡英文视讯会谈(2021)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1月14日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进行视讯谈话。先前,克拉夫特曾计划访台,但因美国务院取消所有外访未成行。克拉夫特在视讯谈话中赞台湾在许多方面为全球典范,蔡英文首次提及将继续推动“加入联合国”。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并指责克拉夫特的言行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等等。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2022年8月2日晚22时,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专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这是继1997年时任众议长金里奇访问台湾后,美国到访台湾的最高级别官员。佩洛西在抵台后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的国会代表团对台湾的访问兑现了美国对支持台湾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的坚定承诺。美国对2300万台湾人民展示团结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世界面临着在专制和民主之间做出选择。”
图像来源: 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 中国大陆学者金灿荣近期曾建议中共决策高层应该改变对台政策。他认为,对台政策不应该只由涉台系统的少数人闭门决定,而是应该更充分地吸取民意表达。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共高层内部对目前对台政策存在不满声音?
张五岳:我想应该这样来看待。当然大陆方面内部对于怎么处理台湾问题怎么解决台湾的问题,它会有一些内部的考虑。但是我认为,对台政策目前为止,其实我们所谓的鹰派鸽派,这是个错误的判断。现在北京的对台政策只有一派,叫“习派”,也就是习近平派。 鹰派鸽派,这个只是策略性的手段,鹰派跟鸽派在大陆内部之间,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出有任何重大的对撞冲击。
另外,如果北京方面对台政策要做重大转变,第一个,从人的角度一定是习近平会发表重要讲话。只要不是习近平讲话,北京的对台政策很难会有大幅度的改变。今年两会期间外界特别注意李克强在政府报告写了什么,汪洋在政协当中提交了什么。我先说,他们讲什么不是那么的关键重要。因为习近平讲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第二个,北京如果一旦对台政策发生重大改变,除了最高领导人谈话之外,北京方面传播的媒体,譬如说如果是《人民日报》用社论,《人民日报》用评论的文章,这么高规格的中共中央电视台新闻,晚间30分钟用新闻联播的,这是代表中共的主要传媒。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只是《人民日报》那些什么海外版的文章,新华社海外版文章,甚至大陆方面哗众取宠、在中国内部完全不能代表北京主流观点的《环球时报》发表鹰派的文章,那当然意义不大嘛。另外如果我们从北京台办的发言人层级来看。涉台系统,最高的就是两办授权声明,像“517声明”。比两办授权声明低一级的是两办负责人,2016年“520”北京方面用两办负责人的名义发表声明。但是今年“520”只有国台办发言人出来讲话。
北京制定对台政策不可能完全没有民意的考虑。但是北京在处理涉台的问题也绝不可能受到这些所谓的鹰派的民意的影响。从目前的角度来看的话,如果像中共中央讲的,对台政策是成功的,是一贯的,北京方面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这代表说对台政策不会有重大的转变。如果做出重大转变代表什么?代表以前的政策是失败的。已经无法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才要做大幅度改变嘛。所以不管是《环球时报》还是极少数武统言论,我相信这只是大陆内部一个很重要的声音。
其实更重要的涉台问题也不是由涉台人员单独来决定的。北京在处理涉台问题时,不管是最高层级的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还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它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实台办的角色不是被强化,从习近平上台以来,台办的角色是在被弱化。外界总是认为,北京方面涉台问题总是有所谓的特别的偏好和考量,我觉得这是对北京的一些误判,包括大陆内部也是一样。
德国之声: 本月19日在厦门将举行第12届“海峡论坛”,台湾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强调政府已完成“国安五法”与“反渗透法”,并提出“三项禁止”,呼吁民众、团体勿轻易参加。“三项禁止”中有一项为禁止机关(构)、个人或团体、政党以任何形式参加涉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或“民主协商”的活动。国民党宣布派团出席,团长由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担任。可不可以说,民进党政府其实并无意缓解目前两岸的紧张关系?
张五岳:民进党政府是把海峡论坛界定成这是统战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反统战当中当然会禁止他们的政府公务员,禁止民进党党员参与。但是说,是不是代表说民进党就没有想要缓解两岸关系,那到也未必。因为不管是陆委会也好,蔡英文也好,他们在有关于针对新冠肺炎,基本上都是用“新冠肺炎”的说法。不会像像台湾的卫生部门,用“武汉肺炎”这些具有刺激性挑衅性的字眼。另外,两岸关系如果有政治上有互信,北京叫做九二共识,双方就可以官方接触授权谈判签署协议。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两岸如果没有互信,没有共识要做什么?我觉得两岸双方都必须重新做战略性思考。目前在没有政治互信,没有共识的情况下,两岸要做什么?第一,避免误判。第二,防范意外。第三,危机管控。第四,避免两岸敌意螺旋不断加深,最后量变变质变。这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只能说现在两岸关系在美中对抗情况之下,在香港议题的发酵之下,在台湾的民主政治、“反中”以及大陆方面的所谓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高涨的情况之下,短时间之内我们确实看不到一个很积极而正面发展的势头,但是我们短期要做的就是,避免误判,防范意外。
李登辉1999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原音重现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