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文学

专访:现代企业可借鉴《三国演义》中的谋略

雨涵
2018年1月7日

《三国演义》首个德文全译本的译者尹芳夏(Eva Schestag)认为这部讲述战术和谋略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经典”。她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谈到了翻译工作给她带来的苦与乐,还透露希望下一部作品能翻译司马迁的《史记》。

Eva Schestag
翻译家尹芳夏(Eva Schestag)图像来源: Walter Vorjohann

德国之声:您是如何产生翻译《三国演义》的想法的?

尹芳夏:我与菲舍尔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之间的合作是在2006年开始的,这是一个以世界经典文学为重点领域的出版社。2009年,中国是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在这次书展上出版社推介了一套四卷本的中国古典文学文选。我在其中编写了中国哲学卷和中国古典诗歌卷。我们希望在这套丛书中加入一本小说,但是当时没有时间去重新翻译一本长篇小说了,所以就收录了已故汉学家满晰博(Manfred Porkert)翻译的《封神演义》,他也曾经是我在慕尼黑大学求学时的教授。在2009年书展之后,我们就讨论了要翻译一本长篇小说的问题。既然要选,那自然是要在四大古典名著中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中最早的一本长篇小说,也是一本历史性小说,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本。2011年,菲舍尔出版社就正式委托我进行翻译了。

德国之声:听说您为翻译这本长篇巨著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您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尹芳夏:虽然当时出版社委托我的时候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时间压力,也没有说一定要在什么时候完成,但是我知道这个期限迟早都会到来。所以我在这六年里,可以说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三国演义》的翻译上。所以坚持和自律应该是最难做到的。

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翻译中最难的就是人名。在这部小说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超过一千个,我这个毕竟不是学术译本,德文版里面不会出现汉字,所以人名只能用拼音来翻译。但是用拼音的话,同音不同字的情况就没法避免。再加上这些人物除了姓和名之外,还有字和号。所以为了避免混乱,我决定每个人物固定只用一种译法,那就是用姓名。此外为了帮助德语读者理清人物关系,我们尝试用脚注来做一些说明,尤其是隔了很长篇幅之后重新出现的人物。况且我认为,读者可能也会慢慢发觉,其实不需要弄清楚每个人物,只要有一些耐心,跟着情节走。另一个难点就是官名封号的翻译,为严谨起见,我参阅了不少关于汉代官衔的研究论文。此外还有书中出现的大量历史文献,比如最著名的《出师表》,还有很多诏书、悼文、诉状、诗歌等等,这些文本翻译所花费的时间要比正文叙述部分多得多。

德国之声:《三国演义》原著所使用的语言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您在翻译的时候如何将这种语言风格用德语去体现?

尹芳夏:这也是我为什么首选翻译《三国演义》的主要原因,因为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人物对话中的敬称(您),我没有使用现代德语中常用的"Sie",而是用了比较有历史感和距离感的"Ihr"。此外在行文中,我会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述,每一句话写下来之前我都会斟酌一二。但同时我也要避免语言过于僵化,保持文字的生动性。

德译本《三国演义》图像来源: Fischer Verlag

德国之声:您如何定义《三国演义》德译本的读者呢?这不像是一本供普通读者在地铁里随便翻翻的读物。

尹芳夏:我认为目标群体应该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对中国感兴趣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汉学研究者。在柏林举行朗读会的时候,有很多年轻人来参加,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在巴塞尔的朗读会上则有不少中国瑞士跨国婚姻的夫妇前来,来自中国的那一方希望把这套书送给自己的瑞士伴侣,让他/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德国之声:那么您从这些读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反馈?

尹芳夏:很多人都说一开始入门有点难,可能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办法去理清人物关系,比如做一个列表。很多人说先读我的"译者后记"会帮助自己有一个整体概念。我儿子22岁,在参加了我的朗读会之后也开始读这部小说,其实他大学读的是机械制造,他不是个"文学青年",但他说读完了前100页之后感觉渐入佳境,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德国之声:我在电商网页上看到,这套上下两卷本的《三国演义》德语译本售价99欧元,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用比较商业化的眼光去看的话,您在六年翻译历程里的艰辛付出算是"物有所值吗?

尹芳夏:这不是一本以登上畅销榜单为目标的书。当然如果销量大的话,自然是令人高兴的。因为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德语全译本。三国演义之所以在中国那么普及,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因为它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文化衍生品,比如影视剧、漫画书、动画片,还有白话文版本小说等等。所以在我们这个版本的德译本问世之后,也许在此基础之上也可以有更多形式的表现,比如拍成电影、电视剧,或者是小说的精简版本、通俗版本等。

德国之声:您认为德语读者能否通过这部小说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尹芳夏:我认为一定可以。这是一本关于战术谋略的书,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思想就是:我要如何为自己赢得合适的人才?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事情,就像英语里常说的"It is all about hiring people"(一切在于雇用人才)。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想成功,不一定非要成为规模最大的企业,这也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很多典型的以少胜多、以计谋取胜的战役。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德国之声: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您认为放在今天,尤其是面对目前欧洲所面临的局面,也可以有所借鉴吗?

尹芳夏:当然可以。权力集中的欲望也许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们看到在政治领域,人们希望建立起一个联合的、强大的、不断扩张的欧洲,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自然会滋生危机,比如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当然还有加泰罗尼亚问题等等。在这种局面下,需要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让大家都感到舒适安宁的欧洲,当然也应该认识到一点就是,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欧洲随时都有可能会面临分崩离析。

尹芳夏(Eva Schestag),汉学家、翻译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