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艾未未,您执导《加冕》一片的初衷是什么?
艾未未:和我的大多数工作一样,执导《加冕》也是为了获得对一个新的未知事件的更深刻的认识。就像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以及2015年难民危机中一样。在如此震荡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和每个社会的人。
《加冕》中的一个镜头图像来源: Ai Weiwei Studio
德国之声:执导一部影片,自己却不在现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艾未未:今天的技术让远程执导成为可能。导演着手这个话题时最大的挑战是方案。片中可以看到,年轻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在短短几天内乘坐大巴来到武汉。中国或许是唯一能达到如此速度和力度的国家。这部片子展示了国家如何建立包括方舱式野战医院在内的基础设施,以及为第一线人员提供必要装备。这些细节令我惊讶,是威权统治下人类行为的深刻体现。
我们也展示了在封锁解除后他们如何招募年轻人加入共产党以及参加庆祝活动。在严格控制的专制国家中,这些积极的、客观的时刻很难拍摄。
片中还讲述了一位到武汉参加紧急救助的建筑工人离开武汉受阻的故事。他设法冲破卡夫卡式官僚主义离开该市。但遗憾的是,我们后来听说,孟良(音)虽然回到了家,但因遇到经济上的问题上吊了。这是关于这个时代的悲惨而平凡的故事。
德国之声:您是如何保障您在中国的摄影师的安全?
艾未未:我无法保障任何人的安全。我每天都提出要求,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认为安全的方式。所有人都有防护装备,都被告知必要的医疗规程。尽管如此对摄影师来说还是很危险的。我们因此建议他们出于保护素材的目的每天从网上寄出素材。大多数摄影师都是业余的,是第一次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
《加冕》中的镜头图像来源: Ai Weiwei Studio 德国之声:您经常批评中国严厉的政策。这一次您如何评价?
艾未未:中国作为一个威权国家最为有效地应对了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其间中国强烈压制人权、个人权利、私人空间以及个人意愿。实际上,中国限制了所有人的自由,加强了自己的权力。这是这个国家快速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过去30年很奏效。
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执政党从来不是通过人民的认可获得合法性,而更多是通过警察、大肆宣传和限制信息。中国这个国家和其人民彼此不信任,但却要求人民服从国家,用法律和暴力来维护统治。
德国之声:在疫情初次爆发时,除了对武汉严格封城之外有更好的做法吗?
艾未未:武汉封城是一个好的决定。中国有100多个武汉这样规模的城市。如果没有限制来往于疫情中心的道路,会发生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但是,封家门、抓人以及隐瞒实情的状况是不应该发生的。这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在当局1月23日封锁武汉之前的一两个月里,他们就知道新冠病毒人传人,但却隐瞒感染者人数和死亡人数。
德国之声:对于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变化,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艾未未::对于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我感到很悲观。我认为情况会重新正常化,人们会摘下口罩,把它扔进垃圾桶。我觉得一般来讲人们不会学到很多东西。即便他们学到了什么,也会浮于表面,就像在中国那样。
作为中国政治活动人士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国际知名艺术家艾未未在4年后重获护照。本图集为您回顾其重要艺术作品:从“柏林,我爱你”到“永久牌自行车”.... 图像来源: Imago//O. Jentzsch 2015柏林电影节期间,艾未未在北京通过skype“遥控”拍摄了一部8分钟短片《柏林,我爱你(Berlin, I love you)》。影片描述了他和在德国的儿子艾老及妻子远隔千里、分居两地生活的故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L. Schulze 艾未未在社交网站Instagram的帐户有众多粉丝。2005年7月22日,艾未未在该网站贴出一张手持护照的照片。2011年,中国当局没收了艾未未的护照,将其软禁在家。现在,他终于可以迈出国门了。艾未未说,他重获护照后的首次出行将选择去柏林探望儿子。1年来,艾未未的儿子在德国首都生活。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PA/Ai Weiwei 此前,艾未未的作品都无法在中国展出。不过,2015年6月,中国当局放松了强硬态度。6月6日,艾未未的艺术品首次在北京展出,尽管参展作品显然不允许含有任何政治动机,但展览开幕的日期却恰恰定在1989年天安门屠杀26周年两天后。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除了中国的展览,艾未未的其它艺术展均有明确的政治内涵。从2014年9月到2015年4月,艾未未在美国“恶魔岛监狱”利用乐高积木搭成了艺术品,唤起人们对政治迫害者的关注。120万块积木拼凑出受政治迫害流亡人士或在监狱服刑人权捍卫者的肖像。其中有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和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Eric Risberg 艾未未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1亿颗陶瓷制成的葵瓜子。作品历经两年,由1600个工人参与完成。2011年秋,作品在伦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展览。作品《葵瓜子》让人想起了文革时代,向日葵是当时共产党宣传运动中的象征之一。
图像来源: L. Gene/AFP/Getty Images “十二生肖”头像雕塑是消失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前的十二生肖喷泉之兽首铜像的复制品。喷泉在1850年被法军和英军摧毁。艾未未作品在纽约展出时,也引发讨论空间:其作品是故意惹恼中国?还是为体现西方殖民的掠夺行径?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F. Arrizabalaga 即使当时仍在软禁中,艾未未也能组织完成其在国外的展览。2014年,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 Gropius-Bau)展出了艾未未名为“证据”的作品,其中包括用6000张凳子组成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凳子来自中国,部分出自明清时代。在那里,这些凳子曾是中国家庭的标配,代代相传。不过现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家居标配的传统已丧失。艾未未的这件作品正是要唤起人们对此的关注。
图像来源: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6000张凳子的作品只是2014年柏林展览“证据”的一部分。同时展出的还有名为“上海的纪念品(Souvenir aus Shanghai)”的作品。其作品除了展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外,还体现了中国当局对他的打压。2011年,艾未未刚在上海建成的工作室被政府拆除,这是当局对其批评政府做出的惩罚举动。而艺术品中的石头就来自其工作室被拆后的废墟。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了私家车。传统工具——自行车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艾未未将150辆自行车的车架焊接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展品。他在这里回忆的不仅仅是自行车被汽车取代,同样也有一起令人震惊的审判。几年前,一名年轻人杨佳因一辆未挂牌的自行车被警方指责,这是一辆偷来的自行车。在被警方抓走询问时,杨佳自称遭警方殴打。之后杨佳因杀害6名警察,最终被判处死刑。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软禁期间,艾未未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抗议声。社交媒体是他唯一向世界自由传达不受阻碍的途径。比如,他通过图中的照片公开抨击中国的环境政策。2015年,艾未未还获得国际特赦组织授予的“良知大使奖”。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