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世界经济大换位:中国消灭德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部2005年3月3日

现在,世界经济正处在大换位时代,中国已经打破美欧日三驾马车格局。德日等“老强国”能跟得上这个时代吗?是否会在工作岗位流失过程中逐渐衰退直至被淘汰出局?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各方面的专家。

在上海食品展上图像来源: AP

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

杜伊斯堡大学东亚所所长、中国经济专家陶伯教授(Prof.Dr.Tauber)的理论是:中国已经发展到远远超出公众所知的境界之外,“(中国的出口结构)向我们显示,中国已经明显地超出了单一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而且超出了许多东欧国家的出口水平(技术含量)。”

十年来,中国迈出了几大步:1992年后,资本主义被视为可以跟马列主义结合的东西;2001年后,这个国家成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04年后,私有财产被宪法认可。这几大步使中国在经济上持续飞跃:如今在出口上仅次于德、美、日居第四位,在进口上仅次于美、德居第三。

陶伯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长时间地,多年地持续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个增长由两个需求动力所推动:一方面是内在的、国内经济的需求,现在,在城市需求很大程度上已饱和的情况下,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需求,这是一个新的推动中国经济的动力,此外还有一个来自世界经济的需求动力,在中国加入世贸后,一系列的贸易障碍还撤消了,中国现在在特别大的程度上被纳入了国际劳动分工。此外还有另一个积极因素,即中国国民经济一个持续的‘工业升级’,巨大涌入的外国直接投资给其国民经济不断带来新技术,不断带来新的生产工艺。”

换句话说: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生产简单的工业产品的“世界工厂”了,而将越来越多地成为西方国家技术型产品生产方面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几十年内不会改变

目前,一个小时劳动时间的价格在中国是80美分,而在美国是21美元,在德国甚至超过30美元。

陶伯教授认为,尽管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在几十年内不会改变。他的理由是:中国现在处于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有近9亿,在今后10年内将有1亿人加入这个年龄群,这个数量相当于3个德国劳动力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有着强大的后备劳动大军。而且:现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做到人人就业。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这支庞大的劳动大军并非都是干初级活的,中国同时在培养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军。陶伯教授坚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的低工资生产领域和高技术领域将会出现齐头并进的局面。

陶伯教授的论点:“中国有能力一方面保持它的低工资工业,这些工业不会外流,而将固定在中国。此外,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将越来越强。在这里将不会看到经典的行业增长与削弱并进的现象,而是以其独特的方式有着一种工业化不同发展级别的同时并存。”

印度与中国同崛起亚洲对中国强依赖

以前人们常说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是美国、日本和欧洲。今天,日本已经不再是报纸大标题的关注对象。杜伊斯堡大学东亚所日本问题专家帕沙教授认为,这是不在情在理的。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重心,“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目前已经跟日本一起构成了三驾马车的第三驾,从而获得了更大的份量。”

最近两年来,人们也开始更关注印度的发展。在此之前,印度给人以只说不做的感觉。德国第三大银行抵押联合银行部门总裁冯.古热茨斯-科尔尼茨认为:“从2003年来,在谈论基础设施投资20年之久之后,现在真的做些事了,你们看到,新的高速公路、新的铁路线开始建设,机场私有化了,港口私有化了,建筑行业得到强大的投资。”

古热茨斯-科尔尼茨认为,中国的崛起首先影响的不是德国等西方国家,而是中国的近邻们:“中国会使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陷入困境。当然看以看到亚洲内部的贸易在增长,但也可以看到,泰国、印尼,还有马来西亚局部,那里以前的纺织领域,聚乙烯领域,局部的高技术行业,IT行业,投资者局部撤出了,也就是说,不是迁往中国,就是日本人把一部分高技术生产又迁回到自己国内去了。”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力来自那里的华人。古热茨斯-科尔尼茨说:“海外中国人,即几十年来在印尼或泰国或马来西亚构成经济火车头的中国人,也不再那么多地在这些国家投资了,而一定程度上走上了回家的路,非常多地在中国投资,局部通过第三国,如开曼岛。”

世贸组织研究部的德国人芬格尔先生也持同样的看法:“近年来,中国在其邻国的出口和进口额中所占的份额迅猛增加。中国成了它们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越来越重要。越南或韩国对中国来说不那么重要,但中国对韩国或越南变得非常重要。”“中国国民经济对东亚最重要的那些国家的经济的重量变得那样的极端,以至双边关系一个不当就会带来严重(经济)困难。”

随着印度的发展,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因素又多了一个。其它亚洲国家的依赖性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大。

中国的发展真的会毁灭德国和西方经济吗?

尽管诸如古热茨斯-科尔尼茨或芬格尔先生这样的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影响的是其亚洲邻国而不是德国和欧洲,但德国舆论传播的中国夺走德国和西方工业国工作岗位之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抵押联合银行的古热茨斯-科尔尼茨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除人们的担忧。他说,比如在德国或中国或匈牙利生产一个奥迪车的发动机,关键牵涉到框架条件,“我会说,中国人没法生产这个发动机。而匈牙利办得到。”这里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工资成本,而更多的是税收条件,要处在一同一个税务政策之下才办得到。”

他说,德国企业大量在中国投资,并不意味着德国的工作岗位一对一地搬到中国去了:他们在那里投资“主要是为了在那里的市场上占有一份。当然,西门子在中国生产的手机也在全世界销售。但我认为,很多在那里生产的东西首先是供给中国市场,供给那里的零配件企业的,比如提供给已经在那里落户的汽车厂,如大众。我不知道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德国在中国的投资造成了这里工作岗位的削减。”

世贸组织芬格尔的理论是:“德国工业界从对那里的投资中获益极其巨大。在投资物资领域里,我看到的是对德国的巨大好处,在消费品领域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针对富有的中国人的豪华商品市场开始发展了,中国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在上升,所以那里也有良好的市场机会。”

德国著名的经济权威“五贤人”在他们最新的报告中用了整整一章来写“国际竞争中的德国”。他们说,当然不能否认,在1991年至2002年间,德国公司在外国创造了200多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德国工业界的工作岗位缩减了260万个。但“五贤人”认为,简单的算术不能用在这里。原因是,一大部分收缩的原因在于统一后东部的急剧缩减。第二,要看到,德国企业的大半投资方向是发达国家,美国就占了50%。第三,德国境外投资的首要目的是开发当地市场。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海外投资,尤其在中国和东欧的投资中,德国的得益是不可忽视的。当然,得益的和失益的人是不同的,自然看法就不同。但绝不能把德国失业率的提高全部归咎于海外投资。也不能简单地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德国和西方经济不断衰退。(洛尔夫.温克尔 / 平心)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