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两会”(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前夕,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1,连续第5个月低于50的景气指标。
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再度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等说法。3月4日至5日,被形容为党中央“橡皮图章”的两会将登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首度发表工作报告,成为本届的重头戏。
事实上,中共中央去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已决定今年两会的基调。会上也将公布众所瞩目的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但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可能都难以扭转外界近几年来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低迷。
中国的人大和政协两会一周后即将召开。眼下中国经济增长迟缓,房市、股市低迷,民众和企业界期待政府会推出提振经济的新措施。
图像来源: Tang Maika/HPIC/dpa/picture alliance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最大的关注点。路透社报导称,在去年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大多数参与者认可将2024经济成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2023年一致。另外从地方两会的报道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今年的GDP成长目标均在5%-5.5%。
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在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房市下滑的困境下,两会是否会出台相应政策挽回市场信心成为关注焦点。中金研究的专家简报指出,当务之急仍是扩需求、稳增长,以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支持消费等方面“发力的方式受到普遍关注”。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自秦刚被免去外长职务后,中国的交部长外长一职,由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暂时兼任。一段时间以来,海外媒体纷纷猜测,现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刘建超(图)将出任外长。这一人事任命可能在两会期间公布。此外,去年底获任命接替李尚福出任国防部长的董军,循例也尚待获得国务委员资格。
图像来源: Mark Baker/AP/picture alliance两会期间公布的新一年度中国国防预算,将受到全球关注。尽管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中国军费增长近两年来仍维持着每年7%的增幅,显示中国在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的决心。中国军费规模目前仅次美国,是世界第二。在目前经济下行,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国防支出是否仍能维持在高位,值得关注。
图像来源: Tao Liang/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台段落,以及总理记者会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等方面,可以观察到中国对台政策的一些动向。台湾媒体注意到,中国外长王毅1月在台湾大选后受访时提到,台独“必将受到历史和法律的严惩”,当中的“法律严惩”是什么?是为《反分裂国家法》制定《施行细则》,或是有涉台新法,在立法机构人大的会议上,或许会有答案。
图像来源: Dado Ruvic/REUTERS有中国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可能会公布推出延迟退休政策。《中国经营报》引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专家建议采取“循序渐进、小步慢走’、男女趋向同龄的国际通行做法。鉴于中国目前青年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这一政策在民众中显然不受欢迎。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Costfoto 经济增长目标
GDP能否“保五”,是判断中国经济表现的常见基准。据北京清大、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的机构研判,今年中国GDP可增长约5%以上;北大国发院经济学家姚洋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更主张,“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要订得比去年高一些,建议订到5.5%,释放积极信号”。
海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多半较低。位于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专家王国臣向DW表示,今年估计中国经济成长大约4.6%。“消费不会像去年这么好,因为去年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基期上反弹……进出口贸易的部分可能会稍微好转,可是不会到明显的反弹。”
对于投资能否“撑得住今年的GDP”,王国臣亦表示存疑。“如果政府的投资没有大幅提升,外商也就会更趋保守,因为你的5%事实上是喊出来的……设在5%之后没有实际的作为,那么这个5%就是空的,所以我们会希望看到,在两会的时候更大刀阔斧的一些财政支出。”
从进出口到信贷投资,从零售到房价,中国最新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违约风险,金融信托集团理财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这些令人担心的信号预示了新的风险。
图像来源: CHINATOPIX/dpa/picture alliance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图像来源: REUTERS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图像来源: BRENDA GOH/REUTERS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资(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图像来源: Wang Chun/CFOTO/picture alliance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图像来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图像来源: 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学者许成钢更不看好今年的经济成长,因为过去几年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官方的报告是,2022年增长率是百分之3点几,2023年是百分之5点几;实际的情况是,2022年的增长是负的,2023年的增长几乎是零……不到1%。”
许成钢预期,今年北京会订超过5%的GDP增长目标,但真实增长会低于3%。他向DW解释,在中国经济遭遇严峻困难之际,北京期盼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板等“新三样”,再加上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在他看来,“依靠这些东西来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是没可能的”,因为即使高科技产业前景可期,当前对GDP的贡献却不高。相较之下,占中国GDP比例大的房地产业,一直在走下坡。
替房地产业“开药方”?
房地产业原本是中国经济支柱,一般估计其上下游产业链总计占中国GDP约两成至三成。经历了20年的扩张,中国房地产业如今债台高筑,各地出现大量“烂尾楼”与卖不掉的空屋,房企在债务危机里越陷越深。自2021年起,房企接连爆发违约,且今年恐怕会再有新一波“暴雷”潮。
这次两会前夕,先是恒大集团1月底遭香港法院勒令清盘,接著碧桂园也在2月收到债权人的清盘呈请,这两起重大事件进一步对产业前景蒙上阴影。本届两会的观察重点之一,正在于官方针对房地产业将提出何种新的政策解药,来“治疗”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大源头。
河南烂尾房项目残局难收
近期各地“房企白名单”陆续公布,碧桂园亦称有上百个建案项目名列其上。据官方规划,“白名单”由地方政府拟定,提供给银行,最后是否发放贷款仍交由银行评估;有分析指,企业不保证能获得融资,且即使得到资金,对于其庞大债务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政府也透过降低首购的抵押贷款利率等措施,来降低买房门槛,但对房市的刺激效果亦不大。
台湾学者王国臣主张,政府应出手终结房地产业的恶性循环,因此他关注北京会否加大印钞或发国债,“把房地产的负债全部收归国有”,并且“由国家承诺把烂尾楼全部盖完,否则现在谁敢买房子?”
海外中国经济学家许成钢则不认为这次两会能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此前北京开出的“药方”,不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有如“癌症”一样让问题恶化。他认为,北京“很害怕金融危机”,因此以各种补贴方式替企业注资,阻止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但这只能起暂时作用,最后甚至“把企业的危机积累变成全经济的危机”。
“面对这个病怎么办?是你拖著,一直把它拖下去呢,还是说你一次性把它解决了?”许成钢指出,政府虽设法用行政手段暂时“冻结”了房地产的价格,阻止其大幅下降;但产品不降价更加卖不掉,企业没有收入,“整个行业遇到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外界估计,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国强化对房地产业融资的监管,此后产业又面臨接二连三的危机,开发商先后爆发违约,被迫展开债务重组。尽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但在经济发展预期低迷的情况下,刺激措施似乎难以奏效。
图像来源: Zhao Qiru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债权人提出了清盘呈请。消息一出,碧桂园28日在香港股价下跌约12%。在中国政府欲重建各界对房地产业的信心之际,此事也对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前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国大型开发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67亿美元。9月中,碧桂园获得债权人的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的偿还期限延长三年。
图像来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中国房产巨头恒大集团才刚于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资不抵债,勒令清盘。碧桂园债务估计约1.36万亿人民币(约1900亿美元),接近其1.43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恒大集团负债则达到3000亿美元。恒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给证券监管机构的公告中称,由于房地产销售不如预期,该公司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3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的方案。9月底,恒大证实其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21年恒大陷入资不抵债,导致了一系列开发商违约,引发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崩解。
图像来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围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团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计划债务重组。8月16日,约二十名抗议者在北京中融信托大楼前抗议要求还钱,他们购买了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却无法得到兑付。信托业历来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业的爆雷也使信托业陷入危机。
图像来源: REUTERS中国央行2023年8月宣布降低首次购房者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购房首付款比例。从8月末到9月初,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继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人群的购房门槛比之前降低,不少购房人将由二套房资格变为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此后有报导指北京的房产交易出现小幅反弹。但更多的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会使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短期反弹,但不足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图像来源: Reuters/Jason Lee据中新社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9月23日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14亿人可能住不完。”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图像来源: DW资产管理集团思睿投资(Grow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调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原因是,我们为中国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根据路透社的计算,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方米来算,中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现金流问题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能否提振外资信心?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J. Zenglein)向DW表示,今年的两会预料是相当“乏味”的。“基本上他们会尝试重新强调重回务实主义”,并提到私营部门、消费等面向,“就是大家想听的那些话”;至于实际措施,可能不会跟过去有重大差异。
对外国企业来说,去年中国走出新冠疫情封控,很多公司对于在中国的业务前景相对乐观,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曾林认为,今年外企很可能再一次期待落空;除了要面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结构问题,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以本土企业优先的情形,都让外企面臨更多挑战。
国际媒体分析今年2月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指出,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降到了30年来的低点。北京近期频频释出欲加大力道吸引外资的信号,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但这些口号并未显著收效。
台湾学者王国臣认为,从今年1月至今,中国政府的作为“并不足以让外资觉得中国可以支撑住5%的经济成长率”。换言之,他认为现阶段还看不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决心”,要提振外商信心并不容易。
(DW记者李宥臻对此文有贡献)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