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两会前瞻:中国经济怎么救?

2024年3月1日

上一届两会,中国把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订为“5%左右”,最后官方称实际增长5.2%。不过,专家向DW表示,去年真实的经济成长恐怕不到1%。这一次两会,中国总理李强将首度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他会喊出多高的增长目标,又将提出什么样的经济措施?

中国总理李强将在今年两会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图为他去年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中国总理李强将在今年两会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图为他去年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图像来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两会”(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前夕,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1,连续第5个月低于50的景气指标。

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再度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等说法。3月4日至5日,被形容为党中央“橡皮图章”的两会将登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首度发表工作报告,成为本届的重头戏。

事实上,中共中央去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已决定今年两会的基调。会上也将公布众所瞩目的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但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可能都难以扭转外界近几年来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低迷。

经济增长目标

GDP能否“保五”,是判断中国经济表现的常见基准。据北京清大、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的机构研判,今年中国GDP可增长约5%以上;北大国发院经济学家姚洋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更主张,“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要订得比去年高一些,建议订到5.5%,释放积极信号”。

海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多半较低。位于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专家王国臣向DW表示,今年估计中国经济成长大约4.6%。“消费不会像去年这么好,因为去年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基期上反弹……进出口贸易的部分可能会稍微好转,可是不会到明显的反弹。”

对于投资能否“撑得住今年的GDP”,王国臣亦表示存疑。“如果政府的投资没有大幅提升,外商也就会更趋保守,因为你的5%事实上是喊出来的……设在5%之后没有实际的作为,那么这个5%就是空的,所以我们会希望看到,在两会的时候更大刀阔斧的一些财政支出。”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学者许成钢更不看好今年的经济成长,因为过去几年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官方的报告是,2022年增长率是百分之3点几,2023年是百分之5点几;实际的情况是,2022年的增长是负的,2023年的增长几乎是零……不到1%。”

许成钢预期,今年北京会订超过5%的GDP增长目标,但真实增长会低于3%。他向DW解释,在中国经济遭遇严峻困难之际,北京期盼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板等“新三样”,再加上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在他看来,“依靠这些东西来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是没可能的”,因为即使高科技产业前景可期,当前对GDP的贡献却不高。相较之下,占中国GDP比例大的房地产业,一直在走下坡。

替房地产业“开药方”?

房地产业原本是中国经济支柱,一般估计其上下游产业链总计占中国GDP约两成至三成。经历了20年的扩张,中国房地产业如今债台高筑,各地出现大量“烂尾楼”与卖不掉的空屋,房企在债务危机里越陷越深。自2021年起,房企接连爆发违约,且今年恐怕会再有新一波“暴雷”潮。

这次两会前夕,先是恒大集团1月底遭香港法院勒令清盘,接著碧桂园也在2月收到债权人的清盘呈请,这两起重大事件进一步对产业前景蒙上阴影。本届两会的观察重点之一,正在于官方针对房地产业将提出何种新的政策解药,来“治疗”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大源头。

河南烂尾房项目残局难收

03:1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近期各地“房企白名单”陆续公布,碧桂园亦称有上百个建案项目名列其上。据官方规划,“白名单”由地方政府拟定,提供给银行,最后是否发放贷款仍交由银行评估;有分析指,企业不保证能获得融资,且即使得到资金,对于其庞大债务而言也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政府也透过降低首购的抵押贷款利率等措施,来降低买房门槛,但对房市的刺激效果亦不大。

台湾学者王国臣主张,政府应出手终结房地产业的恶性循环,因此他关注北京会否加大印钞或发国债,“把房地产的负债全部收归国有”,并且“由国家承诺把烂尾楼全部盖完,否则现在谁敢买房子?”

海外中国经济学家许成钢则不认为这次两会能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此前北京开出的“药方”,不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有如“癌症”一样让问题恶化。他认为,北京“很害怕金融危机”,因此以各种补贴方式替企业注资,阻止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但这只能起暂时作用,最后甚至“把企业的危机积累变成全经济的危机”。

“面对这个病怎么办?是你拖著,一直把它拖下去呢,还是说你一次性把它解决了?”许成钢指出,政府虽设法用行政手段暂时“冻结”了房地产的价格,阻止其大幅下降;但产品不降价更加卖不掉,企业没有收入,“整个行业遇到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能否提振外资信心?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J. Zenglein)向DW表示,今年的两会预料是相当“乏味”的。“基本上他们会尝试重新强调重回务实主义”,并提到私营部门、消费等面向,“就是大家想听的那些话”;至于实际措施,可能不会跟过去有重大差异。

对外国企业来说,去年中国走出新冠疫情封控,很多公司对于在中国的业务前景相对乐观,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曾林认为,今年外企很可能再一次期待落空;除了要面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结构问题,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以本土企业优先的情形,都让外企面臨更多挑战。

国际媒体分析今年2月中国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指出,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降到了30年来的低点。北京近期频频释出欲加大力道吸引外资的信号,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但这些口号并未显著收效。

台湾学者王国臣认为,从今年1月至今,中国政府的作为“并不足以让外资觉得中国可以支撑住5%的经济成长率”。换言之,他认为现阶段还看不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决心”,要提振外商信心并不容易。

许多海外专家认为,今年的两会不会推出重大的经济措施,可能难以说服外商重振信心。图为安徽省的一座工厂。(资料照)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DW记者李宥臻对此文有贡献)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