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两会"闭幕 "演出"结束

2011年3月14日

3月14日,随着中国人大会议的闭幕,历时多天的"两会"结束。两会期间中共高层关于政治改革的不同表态、拒绝司法独立及"两会代表雷人提案"等,依然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3月14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了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闭幕式,如同以往的人大会议一样的程序,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财政预算2011草案等。

盘点其中:政治改革、宏观经济调整、通胀应对、法制等关系未来政治走向及公众社会权利保障的内容,似乎并无突破性进展,中国知名公共知识分子莫之许在推特上发出对两会的相关评论:"两会提案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如何更好地管老百姓,至于如何制约权力的,一个都没有" "中国配合最默契的黑脸和白脸搭档,原来是吴邦国和温家宝,一年一度的堂会,总是激发起亿万人的关注,前者引人愤怒绝望,后者使人期待幻想,莫衷一是之中,一年又过去了。"

政治:政改无望


在此次两会中,吴邦国强调:"中国不搞多党制",而温家宝在人大闭幕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又表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对二者大相径庭的声音,有公众指中共高层出现分裂,也有人指二者只不过扮演不同角色,但是二者为利益共同体,目标是一致的。

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中国的宪政学者陈永苗,他认为:"他们两人之间说话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温家宝即使说要搞政治体制改革,也很清楚的看到他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他所说的政改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党建活动,意在加强中共的领党,建设共产党的能力,这不是真正的政改。二者之间也不可能有区别。"

关于中国政改的未来,陈永苗表示并不冀望中共体制内:"现在清楚的看到有变化的是两个阶层:一是权贵之下的知识分子,慢慢的从原来相信政改,到再相信政改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再把信心寄托在体制内的改良上,因为体制内的革命已经死掉。他们开始相信体制外的改革与转型,所以开始推动维权运动和建设公民社会;第二个有变化的阶层是底层民众,由于社会不公等因素造成他们站到维权运动的最前沿。这些是未来社会转型的力量。"

法制:没有任何突破


吴邦国在两会上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则明确的表示"不搞西方分权式的司法独立"。两会的法律风向标指向如何,德国之声采访了中国政治大学法学学者王建勋,他并不认为这次两会上在法律方面有任何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样的提法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即使有足够多的法律,并且涉及各个领域,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讲和法制毫无关系;这个提法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在法制领域裹足不前,所以炮制出这样一个名词,会让老百姓和非法律专业人士错误的认为,法律越多、越齐备、越完善,在法制方面就有突破。"

这位法学学者认为,中国距离法治国家还非常遥远,因为"没有司法独立、没有分权、就不可能有法制,必须要承认分权的意义和重要性、必须要承认'三权分立'这样的制度安排。否认这些,就没有办法限制政府的权力。司法不可能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对权力的限制,就不可能保护民众的利益和自由。"

经济:控制通胀后财富的重新分配机制是最重要的


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及答记者问时都表示政府将努力控制通胀,通胀也是有可能引发中国更大的社会矛盾。中国政府是否能控制通胀?中国著名的经济评论人叶檀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是表示:"从二月份的数据来看,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已经在下降,所以短期内控制通胀是有可能的。现在关键是控制通胀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协调,我想这是比较难的事情。控制通胀之前经常出现反复,如果经济要发展、就业要上去,就有通胀的风险。调控货币、通胀下来后,经济增速也会下来,就会导致就业率下降,社会矛盾尖锐。从现在来说,给民众财富的重新分配的机制恐怕是最重要的。"

社会稳定:维稳经费首超国防预算


在今年两会上,当财政预算公布时,其中维稳经费首超国防预算,中国用来维护稳定的预算在2011年将达到高峰为6244亿人民币。香港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的执行秘书潘嘉伟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当局对于民间维权人士等有更严厉的打压:"我觉得中国政府非常脆弱和紧张,他们非常惧怕维权人士的影响力,通过这个数字也可以想象国内的打压力度和人权状况是非常的糟糕。但这样的作法只会更加激化社会矛盾,因为打压力度越强,就会有越多的人透过社会不同层面把他们的遭遇表达出来。过去几年,我们没有看到高压之下维权减少的情况,相反,有很多的维权律师站出来,更有一些底层公众站出来发声,政府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选举:未来应该允许人大有竞争性的直选


两会期间,中国网民汇总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雷人提案",如:"农村孩子不宜上大学"、"提案唱红歌"、"企业一定要听党的话"等,对此中国选举专家李凡认为这些代表大部分不合格:"早前有学者和媒体说我们的人大代表,就是'橡皮图章',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基本就是这样。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人大代表。"

李凡还谈到区台湾观摩选举的感受:"台湾也有一些立法委员也不知道如何在立法院应该做什么,但是他们会针对公众做地方服务。而我们的人大代表代表既无地方服务,又不在人大会议上履责,所以讲了很多'雷人'话和不靠边际的提案。人大代表应该是选举产生的,我们的人大代表直选是在县、乡、和城市的区,再往上都是间接选举,这些本该直选的地方那些代表是不是直接选举都有疑问。未来应该在人大允许有竞争性的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还要学会公共政策、了解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等,也要学会代表公众表达权利。"

作者:吴雨

责编:谢菲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