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只属于汉人”
2013年7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从1949年建政起,中共一直重视保持各民族和睦共处问题,根据宪法,55个受到官方认可的少数民族受国家保护,享有与在总人口中占绝对多数的汉族同等的权利;少数民族在语言、宗教和文化上的特点受到尊重,不得受到歧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也始终是相关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若以文革为分水岭,无论是“前30年”,还是“后30年”,少数民族问题从未止息过,近几年来,尤其是藏汉冲突和维汉冲突更有激化趋势。7月23日一期的《日报》“今日主题”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这样分析个中原因:
“过去几年,暴力冲突增加,很可能与汉族中国人自我意识膨胀有关。汉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2%,在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形成多数。许多汉族人认为自己在文化和经济上优于少数民族。……在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人也具有这样的意识。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关系紧张的维族人和汉人之间终于爆发流血冲突,近200人丧生。在藏人聚居的地区,2008年3月,发生藏人攻击迁居汉人的流血事件。政府以大量逮捕做出反应。据流亡藏人组织称,迄今,至少有120名藏人出于对这一政策的抗议而自焚。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维族教授伊利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感觉常常遭受歧视。这位学者因表达批评性意见曾多次被软禁。他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在中国极其敏感,若被问及相关事宜,汉族同事们不愿就国家领导层目前的政策表态。
“鉴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上属于发展最落后地区,中国领导层在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相当活跃。北京的做法之一是有目标地向相关地区引入企业,以及大力扶持在相关地区的国内旅游业。(德国)大众公司之所以被允许在中国的核心地区新建两座工厂,前提是,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许诺也在乌鲁木齐设厂。
“不过,从这一政策中受惠的主要还是汉人。在西藏首府拉萨,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工厂里的大部分雇员也是汉人。
“维族经济学家伊利哈木·土赫提早就提出警告说,如不下决心解决(少数族群)就业率低下问题,少数民族政策有可能完全失败。藏人和维族人流亡组织批评说,随着新企业迁入,反而增加了移居汉人的数量。现在,藏人在拉萨的比例低于20%,维族人在乌鲁木齐的比例甚至不到12%。”
金融改革,“措施不力”
中国新近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继续受到德语媒体关注。7月23日一期的《新苏黎世报》发表一篇短评,批评北京当局举措不力,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过于零散、缓慢:
“尽管有改革承诺,中国的经济总管们害怕迈开大步。亟需的国有财政体系的现代化只是零散进行。北京虽然履行了在政府换届时许诺的推进利率自由化进程,行动上却相当犹豫。为把中国银行引向自由竞争,消除现有的对存款利息的限制十分重要。现在的情况依然是,存款利息仍与央行目前3%的基准利率密切挂钩,向讲求节约的中国广大储户继续只提供微薄的利息。从国民经济学角度看,这一做法抑制消费,同时使金融业得到过高的利润。”
摘编:凝炼
责编:李鱼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