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努力打造国有品牌

2012年3月13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两块巨型液晶显示屏从日本产品改用中国品牌,从侧面展现中国打造国有品牌的决心。

类似联想这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为数不多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中文网)人民大会堂的崭新液晶显示屏由中国家电巨头TCL提供。这两块屏幕是世界最大的高清3D液晶显示屏,尺寸达到110英寸,比此前使用的108英寸日本松下产品稍微大了一点。

TCL集团主席李东生在上周五举行的仪式上高调宣布,"我们已经打破了日本和韩国在大型平板电视方面的垄断地位"。在他发出这一宣言时,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和工业信息化部官员以及TCL总部所在地深圳的官员在台下频频点头鼓掌。

chi1303 China Brand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北京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向价值链上方发展,创立高端品牌,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民族荣誉感,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努力试图摆脱"低质廉价商品生产者"的形象。

不过要想树立得到广泛认可的品牌并非易事。除了电脑厂商联想和家电品牌海尔等个别特例之外,中国很少有外国消费者熟知的品牌。甚至在国内,中国厂家也往往会感觉受到国外高端品牌的冲击。

位于上海的中国市场研究集团高级分析师罗伊(James Roy)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中国国内品牌汽车)在上海或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少见",很多人认为买日本或者韩国车也比买中国牌子更有面子。

北京决心插手干预

中国工信部本月发布了一条新规定,要求官员购买国有品牌的汽车作为公务车,而迄今为止,中国公务员普遍偏爱奥迪等德国豪华车。

此外,中国政府还对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支持。但这也招致批评,认为北京通过政府采购和设立带有倾向性的标准等方式偏袒本国企业,压制来自国外的业界成熟品牌。

中国科技部一名负责高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的官员对路透社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希望走向全球,就不能只在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进行竞争,这样将永远无法赢得国际市场。

中国品牌打造市场

对于北京的决策者而言,一个品牌如果能够出现在海外市场,那就是成功的标志。

世界最大电器生产商海尔集团的总裁张锐敏几年前在人大会议上曾经提出,创立国际品牌的中国企业的年收入中的五分之一,年盈利的三分之一应该来自海外市场。

海尔使用自有品牌在美国销售洗衣机和冰箱之类的家电产品,但在欧洲市场,他们有时也会使用欧洲商标进行销售。目前,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企业依然为数不多。

海尔也是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

TCL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里以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产品往往被打上阿尔卡特,汤姆森和RCA等国外商标。

TCL总裁李东生对路透社表示,完全使用自有品牌进行销售的障碍并非技术,而是市场营销。因为要推广自己商标的品牌效应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如果在当地市场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合作伙伴,那么利用他们的现有品牌就是一条捷径。对于TCL而言,最重要的是将更多的销售额转化为更大的利润。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国内市场才是赚大钱的地方。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分析师罗伊指出,与韩国和台湾不同,中国大陆的国内市场规模足够大,因此厂家并不需要费心到国际市场上开发品牌。

"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并不多,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企业不知道如何打造品牌。品牌产品的主要机遇是在中国国内。"

中国的汽车产业依然是品牌大战的主要战场。政府去年暗示国外汽车厂商,如果他们不与中国伙伴一起发展中国国有汽车品牌的话,扩大合资公司生产线的申请就很有可能遭到拒绝。

通用汽车此后发布了"宝骏"品牌,尽管他们并不承认这是在中国政府压力下作出的决策。

中国的决策者们认为,这一做法是对过往失误的纠正。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却未能确立起自己的国产标志性品牌。而在这一方面,一些市场小得多的国家却做得不错,比如韩国、马来西亚、捷克,甚至波兰。

当中国让外国汽车制造商与本国最大的国营汽车公司"联姻"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合资企业能够如此快的取得成功,但与此同时,各大国企却失去了开发自主品牌的动力。

来源:路透社 编译:石涛

责编:邱璧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