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商品稳定德国价格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1月2日

德国市场上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德国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的稳定。据德国银行的统计,由于购买中国和其它亚洲转型国家的出口商品,德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节省六十多欧元。如果没有亚洲的商品,德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将不是2.4%,而很可能达到2.7%。科隆城市导报在引用了以上的数据后写道:

中国制造图像来源: dpa

“德国联邦银行的一位经济师说:‘显然,我们同时也从中国进口了价格稳定。’整整四年来,进口中国商品对价格所起的作用已很明显。如果中国更多地生产电脑等高档产品,这样的效应今后几年不仅会持续下去、甚至将有所增强。

由于中国的经济奇迹也造成了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德国家庭目前也感受到其负面影响。据联邦统计局统计,今年德国每个家庭要为燃油、汽油和天然气多支付近180欧元。但是,进口的中国商品价格多年来不断下跌,德国消费者购买服装时受益不小。所以,欧州停止中国纺织品进口后,纺织品价格自九月份以来已上涨了3%至7%。如果2006年欧盟对‘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强壁垒,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来自第三世界的廉价商品成了消费者的首选。而低廉的价格并没有体现这些商品的真正价值,它直接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利益。所以,德国一些维权人士发起了购买“干净”服装的运动,以提醒公众注意第三世界服装制造行业工人的恶劣生产条件。波恩出版的总汇报发表署名评论指出:

“面对零售业的激烈竞争,提高这些商品的价格行不通。不购买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体恤衫,不仅在德国商店中难以找到其它产品,而且抵制这些商品只会使穷国的形势更为恶化,造成孟加拉国的缝衣女工失业毕竟不是好事。相反,长期看来,与工业国开展经济交往是这些国家走向富足生活的唯一途径。

但立足这些国家的企业必须为工人提供象样的工作条件。号召顾客只购买‘干净服装’的运动正是在正确道路上迈出的一步,顾客往往具有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顾客的需求总量可以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康采恩对公众的压力做出反应。

但是,要深入改变生产关系,必须首先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对文盲来说,即使签有劳务合同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坚持雇工权利的自我意识。所以,需要以发展援助的形式支持穷国。”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