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位于北京城西的八宝山公墓也被称为革命公墓。中国的很多革命先烈以及共产党高级干部和政府领导人逝世后都被安葬在这里。所以说,能够安葬在这里的都是在共产党内有所成就的人。但是与革命烈士公墓毗邻的八宝山人民公墓则是普通百姓的墓地。自2012年以来,这个普通百姓的墓地已经爆满,不再有新的墓地出售。
在北京一家殡葬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说:"比如说像北京八宝山这个地方已经不可能再买到墓地。北京总共有43个公共墓地。如果政府不再继续对墓地占地进行限制,可能墓地对北京人不够用,不到一年两年就没了。"
其他业内人士认为6年内在北京还能买到墓地,之后就难以再有公墓用地。北京城区或者城郊的公墓肯定不会再有位置。届时只有在邻近的河北省还能找到墓地,但是要开车2、3个小时。
生活在北京的乔丽65岁,已经退休。她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这里。此外我们有很多山区,平地不多。缺少土地是现实。墓地的价格不一样。但是现在有些墓地太贵,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
在香港,墓地已经需要登记等候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M. Clarke 由于缺少地皮,导致墓地价格飙升。不仅是北京,中国许多其它沿海城市的墓地也出现瓶颈。无论是上海、深圳还是香港,墓地都是越来越少。在香港已经需要登记等候。
北京一家大型殡葬公司的负责人刘鹏说:"像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墓地售价已经超过10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比房产还贵。在最受欢迎的天寿公墓,最贵的墓地大约要100万人民币"。
100万人民币约合13万欧元。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几乎买不起。中国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亡。由于居民继续老化,未来几年死亡数字还会上升。51岁的王悦抱怨说,无论是住房还是墓地、生还是死都越来越贵。她几乎每天都来公园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散步。
花卉飘香、绿茵碧草,德国的许多墓地并不让人感到害怕,而更像是一个静谧温馨的大花园。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umont基督教年历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死亡星期日”(Totensonntag)。在这一天,基督教徒会前往亡者安息之地悼念亡灵。在德国,墓地不仅仅是纪念死者的地方,因为安宁静谧、设计优美、历史悠久、一些墓地往往也是受欢迎的郊游地点。
图像来源: DW/ Maksim Nelioubin人们慕名而来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悼念埋葬在墓地的名人雅士:德国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和夫人海伦娜·威格尔(Helene Weigel/见图)就安葬在柏林的多罗顿城市公墓(Dorotheenstädtischen Friedhof)。前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也安息于此。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B奥斯多夫公墓(Ohlsdorf Friedhof)占地391公顷,是全球最大的花园式墓地。自1877年修建完毕以来到现在已经举行过超过140万次葬礼。这里有23.5万个墓穴。演员、导演哥林多根斯Gustaf Gründgens)和作家博尔谢特(Wolfgang Borchert)就被安葬在这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REUEL-BILD在中世纪,科隆的梅拉滕公墓(Melaten-Friedhof )一度也被当作执行死刑的地方。如今这里约有5.5万个墓穴,其中也有些离奇怪诞的墓碑:狂欢节是科隆的特有风俗之一——从墓碑上可以看到这位逝者对这个节日的热爱程度。
图像来源: DW/ Maksim Nelioubin1818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历史墓园”(Historischer Friedhof)自1998年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位于魏玛的墓园还埋葬着王公贵族:大文豪歌德和希勒的石棺就保存在这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UMONT位于海德堡的山顶墓地(Bergfriedhof)自1844年启用以来,已经安葬了超过1.7万人。其中包括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f/见图)。除此之外,这里也是女作家希尔德·多米(Hilde Domin)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波希(Carl Bosch)的安息之地。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urkhard Juet波恩老墓园(Alter Friedhof)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把波恩的历史从18世纪初就保存下来。这里的第一个墓穴建于1715年。从艺术史来看这里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晚期。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被埋葬于此,比如作曲家舒曼夫妇和哲学家施勒格尔(Wilhelm Schlegel)。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Hans-Joachim想要死后被埋葬在慕尼黑的圣乔治墓地(Friedhof St.Georg)并不容易,死者一定要满足某种条件才行。因为这块不大的墓地是著名艺术家们十分青睐的“栖身处”之一。这里的208个墓碑是巴伐利亚和德国文化文化历史的一个标志。除了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 Kastner)之外,这里还安息着电影怪才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和著名电影制片人伯纳德·艾辛格(Bernd Eichinger)。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位于斯图加特的“森林墓地”(Waldfriedhof)的一大特点是:从1929年起,人们可以乘坐缆车前往这个海拔一百多米高的墓地。德国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画家、雕塑家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见图)就被埋葬在这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柏林白湖犹太墓园是最有名的按照犹太丧礼埋葬死者的墓地。建于1880年,是欧洲面积最大的犹太人墓地。这里约有11.6万个墓位,是德国的受保护建筑。
图像来源: DW/R. Pelzl位于莱茵兰 - 普法尔茨州沃尔姆斯(Worms)的“圣砂”(Heiliger Sand)是欧洲现存的最古老的犹太墓地。根据估计,这座墓园于1034年建成,这一年也是沃尔姆斯第一座犹太教会堂成立的年份。在“圣砂”的约2000个墓穴中,现存的最古老墓碑建于1058年。有着2000多年里历史的沃尔姆斯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umont 她说:"如果有足够的土地,或许价格不会这么高。现在人们都说死人在和活人争土地。"
在中国火葬和海葬都属于"生态殡葬"。这种节省土地的安葬方式受到政府的大力宣扬推广。83岁的李媛认为,估计今后的趋势是海葬。
李媛说:"很多老年人还接受不了海葬。但这是应该选择的安葬方式。因为公墓已经没有空余的土地。"
国家创始人毛泽东50年代就试图推广火葬。但因传统观念的原因,至今仍有很多中国人对此难以接受。政府希望"近100%"实行火葬。自2015年以来,这一目标甚至被列入5年计划。现在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的法律草案:今后骨灰墓地只能占地半平方米。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垂直安葬"或者将骨灰射向太空的方式,在中国也还属于"异想天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