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央行反驳通缩观点 看好经济前景

2023年7月14日

中国经济在疫后持续疲软,引发外界产生“通缩”的预期。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4日在记者会上,反驳了“中国逆世界通胀之势,面臨通缩”的说法,对中国经济成长表达信心,与西方专家的分析不同调。

多家媒体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示意图)。
多家媒体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示意图)。图像来源: 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当西方国家努力应对通胀时,中国正面臨通货紧缩。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週五(7月14日)反驳了这个说法。

“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刘国强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会上表示,相较于他国经济高通胀的情景,中国物价相对平稳、近月亦开始走低,但中国当前经济情况与历史上的典型通货紧缩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并没有、下半年也不会出现通缩情况。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6月份回落至零,不仅创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更触及通缩分界点。《华尔街日报》指,近两季度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回落、楼市交投不振,与此前因松绑“清零”政策后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弹形成鲜明对比,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开始转弱,引发了中国即将陷入通缩困境的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国国内需求确实疲软,市场呈现非常负面的情绪。

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失业率飙升,市场情绪低迷(示意图)。图像来源: Xiang Yang/picture-alliance/dpa

然而,刘国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前面臨的挑战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称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开始好转,且随著政策效果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他预期CPI有望于8月后逐步上行,中国全年CPI总体走势预计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有望于年底向1%靠拢。

《华尔街日报》指出,刘国强此言释出中国将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17日,中国将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或能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线索。

为什么外界说中国“逆势通缩”?

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金融专家认为,中国陷入了“困难的通缩氛围”。通缩意味著价格普遍下跌,导致销售、工资和投资全面下降的螺旋式发展,对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融时报》13日分析中国通缩的成因。报道指,中国与他国同样寻求藉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2020年至2022年进行了发行债券、调低利率等措施;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则针对基础设施支出和企业等领域,以减税、降低人民薪资中强制纳入社保的比例,以及其他避免失业的措施为主。

疫情之下 中国经济气喘吁吁

02:2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相较之下,美国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让消费者直接获得了的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报道还指出,严格、长期的防疫封控政策也让中国失业率飙升、对家户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损害,房市崩溃也打击商品价格,降低了生产者价格通胀。公部门方面,中国多地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私营部门则产能过剩,并因消费需求疲软而不愿投资。

报道指,这样的通缩趋势若留下根深柢固的印象,将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而消费者则将因担心工作不保、房价继续下跌,而愈发减少支出,让消费复苏进一步丧失动力。

就业难的中国年轻人

02:5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