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对美元的信心仍高于欧元

2002年1月2日

当人们在欧洲欢呼终于拿到欧元现钞时,中国政府同私人储蓄者却对欧元表现出了十分的审慎。

欧元在中国树立信心还将是艰巨的任务图像来源: AP


中国美元的储备仅次于日本高达2030亿,这一数字的确令人骄傲。但中国政府究竟买进了多少欧元了呢?中国的银行对这一问题并不直接问答。不久前,来上海和北京为欧元做游说的欧洲央行行长诺伊尔也不愿告诉记者,他的中方朋友是否向他透露了具体数字。诺伊尔只是说:

“我不想对此透露任何信息。这是中国政府的事情。当然我十分高兴,许多国家-这里首先要提到中国,当然也包括日本,对欧元表示出越来越大的兴趣。人们的兴趣不局限于将欧元作为私人储蓄的手段,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外汇储备。我想,这反映了欧元今后将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只知道,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数周里上调了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并表示将继续购进欧元。这条消息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于11月底宣布的。此后不久,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便突破了一欧元等于88美分的界限。

然而,专家们对此的希望值并不高,不认为中国会将欧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虽然欧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是中国的第3大贸易伙伴。

中国的私人储蓄者中也很少有人对欧元表示信任。据估计,中国私人外汇储蓄总额已达8700亿美元。但还没有迹象表明,人们即将开始将他们的美元兑换成欧元。记者问上海的一名居民,他什么时候开始储蓄欧元,他问答道:


“暂时还不会吧。上海人存日元和存美元的都很多。还没有想到存欧元,反正也不去欧洲。听人说,到2002年5月,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会到1比1。我想不大可能吧。我觉得欧洲的经济还没有美国那么强度。”

记者问另一位私人银行客户,如果美国经济继续衰退,他还继续储蓄美元么?这位私人客户说:

“还是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虽然受到影响,但从整体看,世界经济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可能两、三年后它会再度崛起。但可以考虑少量地进一些欧元,这是可能的。各种版本的都存上一套。”


欧元银币里含来自中国的铜

中国的银行只会发放欧元纸币,而不会发放欧元硬币,这是规定。然而,部分铸造首批欧元硬币的铜材料却是来自中国。位于洛阳的一家铜厂负责人对记者说:

“我们从互联网上发现了需要大量铜材料的信息。这一信息是面对全世界的。谁首先以优惠条件让买主满意,谁就能赢得招标。我们就在3个月之内将样品生产了出来,然后得到了对方的许可订单。有关成份之事我们不能透露,因为这牵涉商业价值。这批铜我们统称为“欧元造币材料”。这批材料我们对外报道是近1万吨。”

为铸造欧元硬币提供铜材料已是两年半前的事了,但中国媒体至今还对此津津乐道。大概,这也是一种树立欧元信誉的一种方式吧。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