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德国中型企业的生财之地

2006年11月30日

一切看起来都和位于德国黑森州小城荷尔博恩的工厂没有任何不同:清理过的生产车间里安置了德国制造的生产机器设备,一位穿着细条纹西服的金头发妇女在车间里走来走去。只有墙上零星可见的几处汉字才会令人想起威图(Rittal)公司的总部其实在8000公里以外的德国黑森州。这里只不过是威图公司在上海的分厂。

德国机械制造厂为中国生产大型机械图像来源: dpa Zentralbild

“谁要是来中国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那么未免想得太简单了。”贝蒂娜·舍恩--那位金头发妇女隔着轰鸣的机器大声地说。她是专门生产控制箱系列的威图公司驻中国分公司的负责人。“中国市场只是我们的一项额外业务,” 舍恩补充说,“很多中国企业避免和那些在中国没有设点的外国公司打交道。如果我们在中国没有分公司的话,很多订单恐怕根本拿不到。”

如今再提到中国,往往被谈论的是中国经济威胁论。《明镜周刊》记者加博尔·施泰因加特(Gabor Steingart) 在他出版的《争夺财富的世界大战 - 权力与财富如何再分配》一书中提出“来自远东的进攻”一说。2004年至2005年德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近30亿欧元,是之前投资总额的3倍。大部分德国人将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看作为对国内工作岗位的威胁。

德国企业在中国获益匪浅

但是很难再有其它国家能像德国一样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享受着巨大的受益。根据均富国际进行的一项调查,德国每4家中型企业中就有1家借助中国的经济繁荣而使自身业务获得强劲增长。能同德国在中国经济中获益相媲美的只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主席汉姆布莱希特表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下获益匪浅。

1990年以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0倍,2005年达到近213亿欧元。目前大约有近2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设有不同规模的分公司或者办事处,这其中甚至很多公司的规模在德国只算得上是中小型。德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不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中型德国企业开始以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作为销售目标。“德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很长时间以来已经高于贸易总额。” 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主席汉姆布莱希特说。

负责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进行咨询的上海德国中心主任索默尔深信,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吸引众多德国公司前往中国的重要原因。北京欧洲商会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41%被调查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具有的巨大增长潜力,只有10%的公司以低廉的生产成本作为考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威图公司驻中国分公司的舍恩第一次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一次调查。“当时已经有很多我们的客户,像西门子、大众汽车、Bosch、BASF、ABB这样的大公司已经在中国设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中国开设了自己的分公司。” 舍恩说。遇到相同情况的德国生产叉式装卸机的永恒力公司(Jungheinrich)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对我们的客户来说,短时间交货是非常重要的,” 永恒力中国分公司总经理陈健说,“我们的客户中50%都是总部在国外的外国公司。但是中国客户同样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

过去5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5%。拥有国际顶尖机械技术设备并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从中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生产叉式装卸机的永恒力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叉式装卸机在中国市场一路畅销,到今年夏季季末,该公司获得的订单合同比预想的高出80%。

“从长期考虑,中国并不单纯只是德国的出口市场,” 上海德国中心主任索默尔表示,“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并进行生产。首先要看在生产领域能够获得多大成效,然后才能逐渐探索出在整个地区是否也可以得到市场开发。” 威图公司已经以上海为基地向整个亚洲市场进行销售,永恒力公司仍在思索中。中国分公司总经理陈健说:“我们的目标是,以上海为生产中心,在亚洲和南美洲开辟更大的市场。”但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中国只是一个补充性的生产中心,不会替代德国总部的地位的。”陈健补充说。

无需畏惧低薪

德国方面缘于中国的低薪带来的竞争力而形成的担忧在很多德国企业看来是多余的。“虽然在中国专业人才的工资水平远低于德国。但是工资在整个生产成本中所占有的地位并不是决定性的,” 舍恩解释说,“原料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有最大份额。例如,薄钢板的在中国的价格与在德国的价格一样高。”很多时候在德国生产甚至更便宜。以威图公司为例,在上海工厂生产一种控制箱的日生产能力是200至300台,但是在德国总厂的日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000台。比较之下,在德国生产同样的产品原本是更便宜的。“总会有一些产品在德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在中国的。在中国的销量越大,德国本部的获益就越大。” 舍恩说。威图公司产品生产元件特别是高端技术的组成元件中30%是从德国直接进口的。根据德国工业贸易商会的统计,每两家在海外设点的德国企业中就会有一家能在德国本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机械制造业是最大赢家

不仅仅是生产元件在源源不断地从德国销往中国,所有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也是从德国进口的。德国机械制造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平均高达近25%。国际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称,由于产品研发、生产与出厂过程的紧密结合使得德国机械制造业在中国市场上体现出来的优势愈加明显并稳定。

威图公司在中国不断上升的销售额同时令位于德国北莱茵州的小镇布尔溪倍感欣喜。这个镇子为威图公司生产提供控制箱所必需的载重基座。目前,威图公司已向布尔溪镇投资1200万欧元用于厂房扩建。“我们在上海设厂没有夺走德国一个工作岗位,” 舍恩说,“刚好相反,过去12个月里,威图公司在德国境内创造了差不多360个新的就业机会。”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