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快车驶入全民博客时代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6年5月9日

无人胆敢小觑12亿人口所能掀起的滔天巨浪。中国正在以一种无以伦比的速度感将几年前尚属前卫的新鲜事物演变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例如颇有燎原之势的村民传销、万人空巷的群众炒股。“今天你博了吗?”这句问候语也正在中国亿万网民中刮起新一轮的流行季风。

博客电影图像来源: wangxiaofeng

庶民狂欢

博客作为“Blog”的中文音译,被引入到中国还只是四年前的事情,很快便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了。据日前公布的《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合。

也就是说,按照当前700%至900%的注册增长速度,中国很快就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博客大国。每一秒钟都会有新的网络过客张罗着开博,呼朋引伴、飞短流长。作为一种不设门槛的草根媒体,博客将话语权下放给原本沉默的大多数,令“网络日志”很快蜕变为一场规模浩大的庶民狂欢。

精英博客

中国评委安替图像来源: DW

不过,最先在中国引领“Blog”概念的是一群“知识渊博的侠客”。根据《2005年中国博客用户调研报告》,中国的整体博客资源具有产生精英的肥沃土壤。调查数据显示,博客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占66.39%;而博客群体的职业情况中,学生占49.66%,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律师、医生、各类专家等)占17.76%。

德国之声博客大赛评委安替认为,和BBS在中国成为虚拟《新青年》一样,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精英写手在中国开设博客专栏,完全是因为传统媒体在压力之下的严重缺位。甚至大部份的博客爱好者,其原本身份就是媒体从业人员。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社会的最新动态,无需看报纸,不必看电视,直接登陆最著名的几家BBS,翻看著名博客的观点评论即可。而这些功能,在美国是由《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承担的。中国博客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难兄难弟共同争取信息空间的精神后援。

名人博客

2005年,中国博客在规模上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并得到资本的大力追捧;同时博客产业也初现雏形,虽然还没有一家博客服务商实现盈利,但没有人怀疑这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

例如,中国最大的博客托管网站博客网(www.bokee.com)开设了以精英群体为核心的博客专栏。非专业博客网站中的佼佼者斗牛士(www.donews.net)网罗了IT界的诸多中高端人士。天天在线博客社区(blog.116.com.cn),开设“60年代”新生代导演博客群,让关注第六代导演的读者大饱眼福。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www.sina.com),其博客服务被称为孵化精英意识的金蛋,希望借助声势浩大的名人开博运动推动博客在中国的普及。与此同时,各大网站还纷纷举办博客大赛,通过挖掘人才来积聚自己的精英博客力量。

文化搏击

虽然精英们一直都在宣称博客是能让草根发出声音的一种工具,但“在中国,能写出文通字顺的千字文的人,能有几多?”当缺乏理性指导的博客大战引发了极具杀伤力的白丁谩骂,人们不禁发出了博客究竟是不是信息垃圾场的疑问?例如2006年春季,发生在新浪网上的“白韩之战”以及随后的名人博客陆续离场事件表明,低门槛的网络言论自由也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

但在一些新媒体观察者的眼里,这场争吵正是博客特性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博客的产生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催生的结果。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深刻的反精英主义、反权威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草根博客不断挑战传统道德,推动了社会的文化民主。

与此同时,获得话语机会的博客最终要以脱颖而出为目的,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这也是博客精神的文化内涵。因此,博客也是一种文化的博击,好比“超级女声”的海选过程,从大众群体中不断筛选、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精英。

(亚思明)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