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环境记者的荣誉

2012年4月13日

第三届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关注环境记者的奖项。今年最高奖的获得者表示,环境记者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被人抢录音笔或被跟踪。

In this photo taken Wednesday, July 21, 2010, workers move a bag on the beach polluted by crude oil after a pipeline explosion in Dalian, in 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said Thursday a vital pipeline has resumed operations after the explosion caused the country's largest reported oil spill. (AP Photo) ** CHINA OUT **
中国媒体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中文网)该奖项的策划方之一,环保专类媒体《中外对话》的北京办公室副总编刘鉴强本人也是一名环境记者。他向德国之声中文网表示,在中国环境保护方面,记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与其他报道领域相比,中国体制内虽然有许多的新闻奖,但是很少有奖项颁发给体制外的记者。这里的体制外记者指的是服务于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化媒体机构的记者。而环境记者的工作非常辛苦,报酬有限,往往在报社内部无法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他和与英国《卫报》有良好联系的同事伊莎贝尔(Isabel Hilton)就产生了用很少的钱,激励中国环境记者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想法。

今年已经是"最佳环境报道奖"第三次向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优秀记者们颁发将项,而该奖从性质上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获奖者的作品大都是报道中国当年发生的最重大的环境事件。比如《南方周末》的记者冯洁,凭借《渤海溢油系列报道》获得了本年度最佳记者奖。本年度最佳突发报道奖由《云南信息报》记者冯蔚、刘伟撰写的《5000吨剧毒铬渣来了》获得。在刘鉴强看来,历年获奖记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关注了年度中最严峻的环境事件,而这些环境事件都和老百姓有最直接的关系。他透露,有许多报道都在发表后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例如关于云南剧毒铬渣的报道,公布后立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召开的发布会上,副市长向公众道歉,并立即抓捕了污染者。

"幸运"的2011年

获得年度最高奖项的《南方周末》记者冯洁向德国之声中文网透露,她听到获奖的消息时,先是感到惊喜,但惊喜过后,想想过去一年中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她所作的报道,也就没有再感觉到特别意外。

"因为我想,2011年整个一年看下来的话,可能对于记者而言,带引号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一年。"但是对于中国整个环境和能源方面却发生了很多的灾难。比如去年,引起了全中国社会愤怒情绪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发生在中国渤海的溢油。因为这个溢油的消息一开始是被隐瞒的,肇事的石油公司和主管的国家海洋局都没有主动地披露消息。"

冯洁关注这个话题的系列报道和其他获奖报道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直接促成有关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调研,然后从事解决。说起做环境记者的原因,冯洁表示其实非常简单。

"可能跟我个人经历有关吧,我比较热爱大自然,跟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所以走到环境报道这个领域也是必然的。"

记者面临的最大危险

在冯洁从事环境记者职业6年的时间里,一开始完全是跟着事件定选题。而现在的她已经为自己定下了未来关注话题的方向,将特别关注与能源有关的选题,包括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以及相关产业中的最新动向。冯洁表示,记者在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那些大量活跃在各类会议、盛典、庆祝活动中,拿完红包后再把主办方为媒体提供的稿件发表的人在她看来不能称为记者。因为"记者不是新闻出版总署发给你一个印着国徽的证件,而是要看你在做什么。"

冯洁坦言,在从事环境记者职业的时候,自然会遇到来自各个利益团体所带来的抵制性的阻力。经常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后才能接近事件的核心。当她被问及自己是否在工作中曾经为人身安全担心时,这位犀利的记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对于记者而言,人们希望看到记者的形象是一个斗士的形象,或者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对于记者最大的威胁不是有人去抢你的录音笔,不是有人在跟踪你,而是在于,它不让你出声,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危险。"

作者:任琛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