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泥足经济巨人?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2004年9月18日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其外贸总量已超过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德语媒体对此有何评论?

“时代周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谁都必须承认,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但“尽管如此,人们也会提出一个听起来有些难堪的问题:这个所谓的巨人在向世界中心进军的过程中是不是一个泥足巨人?例如,中国的银行业作为整体来看,已经破产。也就是说,如果在西方市场经济秩序的框架下运作,这样的银行业已经破产。从技术上说,中国的银行已无支付能力。

“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增长了五倍。尽管如此,仍然有必要深思一番,甚至世界银行的职业乐天派也提醒我们要谨慎看待。实际增长率很可能比官方统计数字低两个百分点,这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算盘进行艺术计算得出的结果。此外,这六年来的经济动力是靠国家更多负债而带动的。

“中国市场自身带动的经济增长率目前最高为4%至5%,对一个向世界发展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成绩并非十分杰出。此外,中国企业盲目进行‘创造性的破坏’。中国和外国专家都指出,蜂拥而来的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现实价格极其低下就是这样造成的。”

“世界报”指出,中国高层正在幕后就经济政策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十六届四中全会必然要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做出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对经济实行降温。该报报道了两种不同看法:

“国内外对这个问题颇有争议。副总理曾培炎和改革发展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北京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目前降温措施已初见成效,但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的谢国忠甚至用了‘经济危机’这个词。他对世界报记者说,希望中央委员会作出正确结论,继续放慢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利率为软着陆开辟道路。他认为,现在到了以提高利率为手段、对付‘危险的房地产泡沫’的时候了。

用中国金融专家的话说,外国企业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走廊中谈论的却是另一种担心。上海的银行家说:‘大家都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北京收缩投资和贷款的做法还要持续多长时间。’大众公司的中国部负责人莱斯纳说:‘我们原以为九月份会出现转变,但现在看来还要干渴几个月。’整个市场在走下坡路,今年的行业业绩很可能不如去年。”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