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业:提高自采能力 海外积极收购
2010年9月8日海上开采风险高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尽管与居第一位的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但已远远超过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中国的原油需求已超出了本国的资源,其中一半需要进口。同时中国也在全力开发本国的新油田,不仅在陆地,而且在海上。而实践证明,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海上的石油开采具有高风险性。
周二发生倾斜事故的钻井平台属于中国石油行业三大国有垄断企业之一-中石油(Sinopec)。平台位于胜利油田,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油油田,已有50年的开采历史。对中石油来说,近海开采只是一个附带产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简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介绍了企业的特点:
"我们这个公司在全世界都非常独特。我们90%以上的产量都来自海洋,和其他的国际石油公司正好相反,他们90%来自陆地。海洋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我们有成本上的天然劣势。这样,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我们就注重科技投入来提高效率,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
以工业园区吸引高技术
不过这并不是中海油的特殊战略,而是北京政府整体规划的一部份。中国领导人知道,在50%以上石油需要进口的情况下,中国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尤其大。这让中国人感到不安。尽管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耗仍高出中国一倍,但中国的石油消费已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10%,而这一比例在不断上升。
因此中国急于提高本国油田的开采效率。德国人舒曼(Michael Schumann)作为柏林-勃兰登堡经济代表团的成员,亲身体会到了这种压力,他介绍了不久前访问辽宁盘锦油田的见闻:"那里计划建设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园区,占地35平方公里,包括钻探,技术开发,加工。园区设施采用西方标准,已向美国和欧洲,包括德国企业发出了邀请。中方将提供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一揽子服务,例如提供全新的免费厂房,3年免税等等。"
为进驻园区的投资者提供如此诱人的周到服务当然不是免费的午餐,舒曼接着说:"中方希望能把石油钻探开采领域的创新技术吸引到这个园区,中国大型国有石油公司与该园区的联系十分密切。园区里还有中国供货企业,例如有一家企业专门生产适用于低温环境钻头的企业,在寻找特定的机械部件生产商,他们的感觉是,德国生产的部件是最好的产品。"
海外收购已起步
大型中国国有集团还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取高科技。2005年中海油经历了一次挫折:其收购美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的行动未获成功,因为美国方面认为国家安全可能由此受到威胁。但此后,中石化(Petrochina)成功收购了新加坡石油公司,中石油通过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得到了获取伊拉克石油的途径,这也是迄今中国石油企业最大的收购交易。
中国通过在全球寻找更多的供应渠道保障供给的安全,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去年11月,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原油客户。作为战略部门,中国的石油工业掌握的国家手中。但三家石油巨头的小部分股份也上市交易。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国际经济论坛上一再强调:"我们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我们的治理结构同所有的国际公司是相同的。"
中石化2007年上市时甚至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三家石油巨头到2020年之前还有可能提高产量,目前中国年产石油2亿吨。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也是为了填满12处战略石油储备库。这些储备库正在建设中。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量仅够维持20天,远远低于美国或日本的水平。
作者:ard 翻译:叶宣
责编: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