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缺技术人才 外企缺新生力量

2013年3月28日

不少德国驻华企业都和其他在华外企一样,越来越多的面临专业人才招聘难的问题。涌向就业市场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大多数虽然成绩优异,但缺少实践能力。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日,在上海浦东的德国中心举行了第十届德中招聘会。数以百计的中国高校毕业生慕名而来。包括不少著名公司在内的几十家德国企业希望能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商等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很难招到有过硬专业技术的新生力量。

700万中国大学生今年毕业

赫尔伯特·霍夫曼(Herbert Hofmann)所在的ASM Assembly Systems美诺公司专门为电子产品生产物位传感器、开关和压力变送器等组件。该公司在中国就深感招聘技术人才的困难:

"在中国招聘过硬的人才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难,因为我们公司的名气在中国和欧洲都不能和博世或者西门子相比。因此,我们为了招到人才,愿意支付比平均标准还高一些的工资,也只能借此希望能有收获。"

知名的德国企业在中国招聘人才相对容易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国的就业市场上缺乏技术人才。在争相招聘新生力量的竞争中,德国中小企业既无法和知名大企业相比,也比不过中国的国企或央企。著名的德国大公司可以给员工提供在全球各地的工作机会,中国的国企业央企业对毕业生有极大吸引力:

"外企在养老等福利保障上绝对比不过国企和央企,而这些福利是很重要的考虑前提。"

招聘会上一位21岁的大学生如是说。

一项由德国驻华商会公布的调查显示,80%的在华德企都面临招聘专业人才困难的问题。中国并不缺劳动力。2013年,中国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可达700万人,也就是将有700万就业新生力量。加上中国还有大批从乡村地区涌向城镇的农民工。不过,中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是针对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所以技术人才、工程师、企业管理和精通外语的人才都是抢手又短缺的人才。

频繁跳槽在中国很正常

一位22岁的女学生说,中国的学生在学校里,就是埋头读书死记硬背,和外界和社会都没什么接触,在工作中也不知道怎么把书本知识转为实践。这位女生毕业后想到一家德国驻华公司实习,她也知道外国的教育体制本来就是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对于在华外企来说,不仅招到专业人才很困难,想长期留住这些人才也不容易。德国汽车配件制造商KUKA公司的罗兰·凯瑟尔(Roland Kaiser)介绍说:

"这可能与德国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差异有关。德国人一般不会频繁换工作,而中国人频繁跳槽很正常。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就意味着,刚刚培养一位新人成熟练员工,这位员工就又离我们而去。这样,我们很难建立起百分百的信任。有时候还有随着员工跳槽,把从我们这里学到的技术知识也带到其他竞争对手公司这样的情况。"

不少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支付的工资都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也希望通过创建团队精神、承诺升职前景等吸引优秀人才。由于中国过硬专业人才"千金难求",所以相关职位的工资也是逐年递增,幅度可达10%到15%。一位技术高管在中国年薪已经达到25万元。由此看来,中国也已经不再是低薪劳动力的"大本营"。

作者:ARD 编译:谢菲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