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记者将更加无所适从”

2013年9月18日

中国当局近来要求新闻工作者努力学习,增强马列主义新闻观。德语媒体指出,对中国记者们来说,其职业操守的标准将更加模糊。

Passerbys stop to read news posted on a wall in street in Guangzhou in China, 70.09.2005. Foto: MARTTI KAINULAINEN / LEH64 +++(c) dpa - Report+++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持批评态度是公认的新闻记者的第一职业特点。随着北京当局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参加马列主义新闻观培训课程,记者的这个“第一天性”受到质疑。9月18日一期的《柏林日报》指出,对提高“思想性”的要求将使记者们在履行其“批评”职责方面无所适从:

“若同80、90年代的千人一面相比,中国的媒体界今天可说是多彩多姿了。那时,从内容、语言到版面,各家报纸之间的雷同犹如两个鸡蛋之间的相似。现在,中国国内有2000多家报纸,近9500家杂志……内容上,从天文、地方建设项目,直到花园设计,无所不包。……即使是党报也时不时涉及单亲教育、同性恋或家庭暴力等题目,而且带有批评色彩。杭州的《钱江晚报》和上海邻城无锡的《无锡日报》,读来犹如德国的地方报刊。……不过,有强烈批评精神的记者却仍度日艰难。一名更愿意在网上而不在报纸上表态的记者便告知,‘大多数寻求新闻出版自由的人离开了,或改行了’。然而,即使是在网络里,一个人若想表达不符合官方所希望的路线的意见,以后也会遇到麻烦。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号召干部们打击‘散布谣言者’。他称,务必要打赢‘公众舆论仗’,党的舆论队伍必须占领新媒体阵地。根据党的旨意,约3万名监控员已经在实施网络监控。不久之后,队伍还将扩大,从事过滤、搜查和威胁。在‘破坏国家安全’的指控下,几乎任何一个不受欢迎的写手都可以被下网。

中国出版物表面上早已“琳琅满目”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至于国家何时动手,何时不动手,则难以逆料。对编辑部定有语言规则。对党执政的质疑、对国家领导人生活的提问、宗教议题、西藏、台湾和天安门,都属禁区,如定要涉及,就至少需申请特批。剩下的就首先是自我审查了。

2013年1月7日,新闻从业人员在《南方周末》社址前集会,抗议新闻审查。图像来源: Reuters

“记者们很快就会清楚,通常是党员的那位编辑部的负责人—他本人又受到主编的控制—会批准哪篇报道,不同意哪篇报道。他们有时也可以批评性地报道尤其是同本省无关的个别事件。对整个制度,他们绝不可以提出任何质疑。……即使是希望在华工作、首次在外交部登记的外国记者也需参加某种审查对话。主管官员会问,‘您报道客观吗?’,‘公正吗?全面吗?’至于他如何定义这些概念,他当然是不说的。”

中国对德国机床业的意义

2013年欧洲机床展(EMO)9月16日至21日在汉诺威举行。《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对机器生产强国—联邦德国来说,中国的情况如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德国的机械工业而言,中国以及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机床制造上来说尤其如此。中国每年对车、铣、磨设备需求量不仅使全球最大的,而且已经占据了世界市场约三分之一。2012年德国机床生产商142亿欧元的经营额中约有25亿欧元来自对华出口。……对中小型机械制造商而言,以下一点便越来越重要:不仅在人民共和国销售机器,而且要在当地有自己的销售点和售后服务,而且,若有能力,还应在当地生产。”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摘编:凝炼
责编:李鱼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