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进入非洲和阿拉伯石油真空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6年12月27日

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这个非洲西南部的国家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桑多斯总统为首的安哥拉政府贪渎腐败,西方国家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不愿提供财政援助。法兰克福评论报发表文章说,中国进入了这个西方留下的真空。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聚焦非洲

法兰克福评论报说:“对于正在饥渴难当地寻找原料资源的中国虎来说,安哥拉这个非洲穷孩子来得正是时候。它已连续四年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但中国为友谊付出了代价,它向安哥拉提供35亿欧元、利率仅为1.5%的贷款,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并保证今后的石油供应。

“这些投入对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因为根据协议,这数十亿欧元中的70%要作为订单返回中国企业。现在四万中国人在安哥拉工作,成了中国庞大就业计划的一部分。中国这种大规模的存在并不一定受到安哥拉居民的欢迎。安哥拉人问道,为什么这些工作不能让大批失业的安哥拉人做呢?中国人回答说,安哥拉人的专业水平不够。

“但安哥拉的精英阶层大多正面评价中国的存在,毕竟中国人带动了需求,使原料价格得以大幅回升。此外,西方国家提供援助往往以良好执政和财政透明为条件,中国人的到来使安哥拉减少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除了黑非洲,中国也在阿拉伯国家加强了石油外交。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中国与美国在这一地区竞争的激烈:

“美国进军伊拉克以后,中国的能源外交获得了新的动力。此后中国尤为重视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在全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签订了更多的贸易协定、把更多的金钱投入外援,以赢得人心。此外,中国的石油公司向二十多个国家、尤其在非洲和中东,投资了五百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在与美国疏远的同时,正在接近中国。苏丹也一样。华盛顿因为政治原因与这两个国家保持距离,北京则出自经济考虑与这两个石油供应国越走越近。

“华盛顿与北京互不信任,这样的评估像红线一样贯穿许多文章。北京认为,美国操纵控制石油市场。此外,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使北京感受到威胁,因为中国进口石油大多要通过这一海峡。美国一家石油集团的代表说,北京在推行重商主义,以保障其能源供应,使华盛顿感觉受到了挑战。”

(本文摘自其它德语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