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在德国和瑞典为什么坚持自由贸易
2005年9月20日自今年年初欧盟取消对中国鞋类进口配额制度以来,中国向德国出口的鞋类增加了76%,达到一亿零七百万双。德国鞋店出售的商品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商报就此写道:
“为阻止这一发展态势,欧盟委员会开始调查中国和越南的倾销问题,调查外出穿用的鞋和劳保用鞋在欧盟的销售价格是否低于生产成本。如果这一指责得以证实,欧盟在秋天就可以采取反倾销的临时措施。但从总体来看,对中国采取行动的余地有限,因为与最近纺织品配额制度延长到2007年底的做法不同,在鞋类进口问题上没有延长配额制度的规定。
“与欧州内部相比,德国制鞋工业的情况虽然还很不错,但是这一传统行业大多仍然保存着中等企业的结构。联邦经济部的统计表明,102个制鞋企业中,职工超过五百人的企业只有五个。制鞋业的发展比同类的时装工业落后了数年之久,鞋类名牌的知名度远不及服装,经销单一名牌的鞋店也刚刚起步。此外,专业零售业的危机加大了对制鞋工业的压力,过去十年内关门停业的德国专业鞋店占了鞋店的四分之一。”
瑞典具有自由贸易传统,是为数不多主张放开中国服装进口的欧盟国家之一。新苏黎世报发自斯德哥尔摩的一篇报道介绍了瑞典在纺织品问题上的立场:
“1988年12月,瑞典议会批准了政府建议,自1991年年中开始完全取消对纺织品进口数量的限制。但是这一阶段为期不长,1995年瑞典加入欧盟后,不得不服从欧盟的配额制度。
瑞典纺织品进口商联合会会长维勒认为,瑞典放开配额近四年的试验证明,面向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受益于自由贸易。大赢家是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也从中收益不小。从1990年至1994年,中国产品在瑞典进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21%,但瑞典加入欧盟后两年内,中国纺织品的比重回落到15%至16%的欧洲通常水平。
维勒和瑞典商业部的凯尔斯蒂都不掩饰他们对欧盟今年夏天恢复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制度感到失望的心情。他们批评欧盟没有利用10年的过渡期、促成欧盟南部国家进行纺织工业的结构改革。不过他们坚信,保护主义到2008年必定结束。维勒认为,瑞典这样的所谓北欧‘自由贸易极端主义’国家在最近这场纺织品纠纷中看来似乎处于劣势,但最终会成为大赢家。”
文摘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