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食品让欧盟"防之再防"

Johannes Neudecker(实习记者)2015年4月1日

苹果、蜂蜜、花生、米线……来自中国的食品在欧盟已司空见惯。虽然一些产品远渡重洋来到德国,不过最终却上不了货架被打回"原籍"或是就地销毁。这是什么原因呢?

Symbolbild Bioladen Obst Gemüse
德国超市来自中国的水果蔬菜随处可见图像来源: Robert Kneschke/Fotolia

(德国之声中文网)去年三月,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与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相互合作。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副新闻发言人库尔梅(Florian Kuhlmey)表示:"签订合约是希望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与德国和欧洲的食品安全标准更为靠拢。"中德双方不仅在食品安全法规条例方面交换信息,也会在安检方面进行合作。备忘录也会涉及到食品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和残留物问题。

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Greenpeace East Asia)指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普遍,地沟油、瘦肉经等食品丑闻频出。柏林汉学学生施叶克(Florian Schirk)也领教过地沟油的"厉害":"我曾经在在南京的一家德国企业做过实习。我当时第一次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一些人遭遇'地沟油',纷纷中招,出现了严重的食品中毒。"

另外,持久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给农业带来影响,因为许多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已被污染的土壤。

"隐姓埋名"的中国食品

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与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签署协议一年后,是否出现一些改变?北德意志电视台(NDR)节目去年曾报道,德国的苹果苏打水中的苹果80%都来自中国。另外,因为价格便宜,蜂蜜和西红柿也是德国常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往往没有在包装上标明原产地是中国。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中国产品屡屡曝出食品安全丑闻造成的负面形象,以及农药污染问题让德国企业有意识地、长期地回避标明产地。

自从去年12月13日德国开始实施新的食品标签法(LMIV)。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德国分部的霍夫鲍尔(Jan Hoffbauer)表示:"其中清楚地规定,关于原产地的文字不能出现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多年来,中国都受到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的高度重视。检测部门的各个分支机构在欧洲范围内检测进口和流通的进口产品。如果发现违反欧盟食品安全的现象将会进行上报。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的数据,去年欧洲发现超过3100例违反规则的产品。其中不仅包括食品,也有与食品相关的加工产品。其中来自中国的不合格产品占了13.4%。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副新闻发言人库尔梅指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食品出口国,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每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约有6700万吨。相比之下,违规的中国产品比例"相对来说并不大。"

一些坚果,比如花生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图像来源: Fotolia

有毒坚果

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表示,尤其是谷物和烘焙食品中的中国进口食品问题较多。霍夫鲍尔表示:"多次发现来自中国的转基因米线。一些米线中发现了较高的铝含量。" 另外,来自中国的坚果及坚果制品也常常"落网",人们发现它们含有霉菌毒素。研究人员怀疑它是致癌物质。

在欧洲范围内,受到污染的产品往往不会流向市场。霍夫鲍尔表示:"比如来自中国的花生到达了汉堡港,它们会受到检测。发现违规后或者被运回中国或者是当场销毁。"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