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二(11月25日),中国首次应急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本月初,中国空间站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道受损。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为无人状态。周二中午12时1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中国央视发布的视频显示,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进入轨道,背景可看到地球。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将前往中国常驻航天员的天宫空间站。目前,那里有三名常驻航天员,但并无在紧急情况下可将其安全送回地球的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表示,此次神舟二十二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11月5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原本应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送回地球,但其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裂纹。CMSA怀疑,这是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所致。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备用物品
这迫使中国航天部门于11月14日使用空间站唯一可用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回地球。神舟二十一号飞船10月底才刚刚抵达空间站,当时是将三名新轮换的航天员送去空间站。
由于神舟二十一号等于是提前六个月飞返地球,天宫空间站新抵达的三名航天员便没有可供其安全返航的飞船了。这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如今,神舟二十二号的到来将消除这一隐患。
CMSA一位官员向中国央视表示,这次应急发射对中国来说是首次,但也希望是人类太空之旅的最后一次。
神舟二十二号运载了备用物品、针对神舟二十号飞船舷窗玻璃的处置装置以及新鲜水果蔬菜前往天宫空间站。神舟二十号飞船目前仍在空间站。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抵达空间站后,将在那里停留至2026年4月前后,到时将把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送回地球。
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回顾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5年进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国计划在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发射首枚火星探测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12月27日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到中国计划在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并采样返回、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而在月球的正面,已经有许多各国的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图为跟随嫦娥3号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的模型。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后,已于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白皮书也再次提及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并表示此后还要开展火星采样返回的关键技术攻关——人类至今没有任何航天器从火星返回地球。这是2016年8月公布的中国火星任务的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图。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在2020年发射的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中,还将携带一台火星车。按照设计,火星探测器还将携带13台科研载荷,其中包括火星全球遥感相机、火星地表下探测雷达等设备。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书中还提到要在今后五年内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图为木星及其卫星。
图像来源: NASA/JPL/DLR而在运载火箭方面,中国同样也雄心勃勃。白皮书中计划,今后五年内,将展开重型运载火箭工程。迄今为止最重的中国火箭长征5号已于今年11月从海南文昌发射, 其发射重量超过800吨。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发射重型航天器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已经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图为今年6月从该基地首飞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Y. Jun令人惊讶的是,白皮书对载人航天只是寥寥数笔: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完成空间站各舱段主要研制工作,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提升载人航天能力,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图为今年10月神舟11号载人飞船与天宫2号实验室对接的合成照片。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Xinhua/Q. Zhendong不过,白皮书中花了较多笔墨描写了过去5年中载人航天领域的成就,称“中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图为10月17日,即将搭乘神舟11号开始太空旅程之前,两名宇航员陈东和景海鹏(右)向欢送人群挥手致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在过去五年间,中国还先后将两名女性宇航员送入太空:刘洋与王亚平(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白皮书还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中国原本计划在导航系统上与欧洲合作,共同开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图)。然而,由于欧洲各国之间协调不畅,项目进展缓慢,导致中国决定“单干”。不过,在27日公布的白皮书中,中国方面强调将进一步加强国际航天合作,并且提到中国与欧洲已经签署了《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
图像来源: ESA 迅速部署
自2021年以来,中国神舟飞船每六个月送三名航天员前往天宫空间站。按照中国的安全规定,必须始终有一个备用运载火箭以及备用神舟飞船在地面待命发射,以备执行应急救援。
CMSA的官员表示,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及运载火箭已部署在酒泉发射中心,中国航天部门仅用了16天就完成了应急发射流程。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的迅速应急反应与美国形成对比。因飞船推进系统出现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两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滞留了九个月。
两国在密切研究对方的运行规程和空间技术,竞争在2030年或更早将宇航员送往月球。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