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要有40%自有资金才可去中国
2005年3月29日赫尔茨-艾新罗德在文中说:无论是灯具厂,汽车零配件厂或精密工具的制造者,去一次中国,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也正在走向中国。
至今为止,向中国冲锋陷阵的还是康采恩们,它们有足够的耐心,承受得了开辟中国市场的波折。那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生产条件。这样的机会自然是德国中小企业也不愿意放过的。然而,中小企业必须带上一些东西到中国去,才能站得住脚。同时,他们必须搞清楚,他们进入那个市场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或战略。
比如,大批量地生产简单产品者把中国视为延长了的流水线,他们在那里生产,返销德国;另一些工厂利用那里便宜的生产结构来为自己生产产品,包括大批量生产的复杂完整的产品;而汽车零配件厂往往不得不跟着它们的“主人”-汽车厂走,以保证汽车厂所要求的“随叫随到式”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利用那个地方,边生产边开发庞大市场,所谓生产接近顾客;此外,中国还起到对整个亚洲东部地区的桥梁作用。
无论出于哪个原因选择中国,这么一个步骤对中小企业来说总是与问题和风险挂在一起的。德国企业在那里活动过程中,要考虑那里的政治形势,中央集权条件下的官僚主义,法律的不稳定,腐败,还有那发展不充分的金融体系,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而产品仿造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麻烦。
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地推敲他走向中国的机会和风险。中小企业必须清楚,要想在中国站住脚,要能够长时间屏得住气。无论是投资的资金,还是流动资金,都必须能够从德国过去,流动资金会明显地高于德国,因为运输路上所需的仓储费要高得多,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要在6到9个月后才能把钱收回来。
即使规划和准备做到极致,也会出现起步阶段的困难,从而推迟到达盈利区的时间。经常缺乏受过足够培训的工作人员,而人员的培训需要大量的钱。起步阶段的亏损必须能够支付得了。
走向中国要求高于平均水平的资金消耗。而许多中小企业主并不了解这一点。这些钱是没有一家德国银行愿意借贷的。因此,需要大量的自有资金。一个解决方法是请投资参股公司提供资金。
总而言之:只有拥有坚实的自有资金基础的中小企业,明确地说,自有资金占40%以上的企业才适合于去中国,才可以壮着胆子去利用中央帝国提供的机会。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