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探讨加强物流合作
2006年6月18日不久前,在德国多特蒙德市的维斯特法伦会议中心举行了一次“中欧物流装备产业论坛”。中国物流装备市场上的机遇以及风险是论坛讨论的主题。去年中国的物流业总额约为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大约25%。快速的发展速度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但与此同时,中国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信息网络的不健全也令外国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德国福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研究员房殿军博士看来,阻碍外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最大障碍,是对中国文化的不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很多德国企业、欧洲企业在物流领域非常领先,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有时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不够准确。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持怀疑态度。德国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再加上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初期阶段他们会走一些弯路。”
房殿军是福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业务的首席代表。他在物流领域已经积攒了20多年的经验。房殿军介绍说,中德物流合作开始的比较早,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前期大家已经有了很多的交流,包括学术交流以及其他一些交流。根据我多年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经验,我认为中德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来会进入一个实质性阶段。”
技术培训是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在物流领域也不例外。论坛的主办者、德国福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院长库恩介绍说:“福劳恩霍夫研究院正在计划一个有关物流技术的培训项目。我们称其为工程物流。我们会为中国的多个地区提供这种培训。”
“中欧物流装备展业论坛”的与会者除了研究机构,还有多个欧洲企业的代表,以及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和上海奉贤区政府的代表。库恩教授表示,除了促进中德物流交流,此次论坛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上海吸引投资者:“一方面德国拥有物流技术,中国又有这方面的需求。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是福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一项任务。这样我们设立了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现在已经在中国展开。具体到这个论坛,它是应上海项目发展协会的要求召开,目的是帮助上海吸引专业以及高质量的物流提供商。”
在论坛结束前,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滨海国际物流装备城与多个欧洲合作企业签署了意象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