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志向”蓝图描绘
这次的外长会谈中,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也以“未来志向”为题来切入讨论。而所谓的“未来志向”定义,东京大学大学院教授川岛真对德国之声称,会谈的“未来志向”本身没有特别的意义,基本上是三国关系要著眼于未来,而非忽略过去的历史问题。
中国外长王毅,在致词时也提及今年是二战结束80週年,还称“三国应重温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共识”。川岛则称,岩屋毅致词而强调“未来”时,也并不代表日本想忽略历史,“王毅对这点可能有不满,所以他想特别强调历史问题”,但川岛认为,日本都未回避过去历史。
日本地经学研究所主任客员研究员町田穗高则对德国之声称,这次的会谈主要是为了调整后续的三国领袖峰会。“先不以某个特定国家为核心,而是著重于共同关心的课题。特别是世代间的共同挑战,例如少子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目前关键议题”他说。
时隔6年经济高层会议
除了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谈外,最受外界注目的莫过于22日下午的中日外相会谈、以及时隔6年重启的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两国再度提及“战略性互惠关系”,希望以此基础推进经济合作,从贸易、绿色经济、医疗与照护领域等,中国外长王毅并强调,双方应携手制定经贸合作的蓝图,方能全面推进战略性互惠关系。
由于美中对抗影响,王毅也在发言中提及国际局势,并暗指美国的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会有不利影响。中国与美国在关税的对立持续中,同时日本也受到美国提高钢铁和铝制品关税影响,中日双方都希望寻求对策,替两国合作带来新动力。
但川岛真分析,虽然中日之间过去有“高层经济对话”这类机制,但上一次会议已经是2019年,时隔多年,双方有关经济部长级的对话几乎停滞,中国虽然在口头上强调加强关系,但实际行动并不积极。
同时,中国对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也保持警惕。川岛真认为中国可能是为了表达不满,因此才只派出外交部长王毅,而没有派出其他高级别的有关经济的部长级人员与会,表现出他们对经济合作兴趣仍缺缺。
町田穗高则分析“中国因为跟特朗普关系不稳定,因此跟日本寻求突破是个方式。但中国想改善与日本关系其实也不简单,从现在中国国内局势来看,不是很容易”。
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和中国总理李强2024年5月在首尔的一场工商峰会上图像来源: 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不喜欢却很重要”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政治成为相当不确定的因素。川岛真认为亚洲国家先聚集起来,把周围的国际环境稳定化、安定化较为重要,“表面上的安定也可以,这或许比较好”他说。
川岛也称,中国的矛盾之处,在于一方面希望表达对日本的不满,但另一方面也无法完全疏远日本。川岛称“因为美中关系仍然不稳定。拜登政府虽然与中国有一定的稳定接触跟框架,包括当时的气候变迁议题合作。但现在特朗普重返白宫,跟中国没有讨论的框架、也对多边主义没兴趣”。
因此中国在跟欧洲国家也表现愿意在环境议题上合作,但对于中日韩三国,则是仍未有具体推进。“从2024年6月三国领袖峰会后,但现在还很多还是没进展,包括FTA等,一个字也没有”川岛说。
也因此,当王毅暗批美国搞单边主义、提倡多边框架合作时,日本也未直接回应,声明中也未出现。川岛真说“日本心里是会认同多边框架,但是表面上也不会说出来”,一但被认为唱和中国,就容易被归类。
至今,日本人对于中国负面印象仍深。川岛真说:“根据调查显示有90%的日本人不喜欢中国,但这些受访民众中,也有60%觉得中日关系对日本很重要。就算不喜欢你,但你对我很重要,这样(石破茂政权)要如何表现,确实有点难”。
韩国总统尹锡悦日前关于台湾问题的公开表述激怒北京,掀起了一场外交风波。中韩建交仅有30年时间,双边关系从一开始的顺风顺水变得跌宕起伏。
图像来源: Geisser/imago images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到台湾海峡局势说,韩国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反对试图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他还说:“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问题,也和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次日中国外交部召见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称尹锡悦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韩国外交部同日也召见中国驻韩大使,就中方评论韩国总统涉台发言表达抗议。两国关系再度蒙上阴影。建交30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图像来源: Daewoung Kim/REUTERS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图为韩国外长李相玉(前左)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北京签署、交换建交联合公报。之前一天,韩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使台湾失去了亚洲最后一个邦交国。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YONHAPNEWS AGENCY1992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1995年资料图片)在两国建交数周后便出访中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双方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图像来源: Choo Youn-Kong/dpa/picture alliance 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任期间,中韩关系被提升为 “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两国关系被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图为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访问韩国时受到李明博的欢迎。
图像来源: AP上世纪末以来,韩中之间的商贸、文化、人员交往日趋密切。2021年数据显示,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为5万多人,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超过2万,各自在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中人数均居第一位。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拥有大量爱好者。韩国也一度成为中国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首尔景福宫前的中国游客(2014年)。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E. Jones朴槿惠(图:2016年在杭州参加G20 峰会)任韩国总统期间也多次访问北京,2014年习近平也曾访问韩国,中韩两国关系被认为i进入“蜜月期”,两国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进一步密切。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How Hwee Young鉴于朝鲜发展核武能力对韩国构成的安全威胁,2016年,韩国政府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由于其雷达有探测到中方的潜在能力,被中国认为会对其国土安全造成影响。在反对无效后,北京对韩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禁制韩国媒体及艺人演出、旅游封锁等。这些措施也导致中韩关系迅速冷却。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Chung Sung-Jun由于部署萨德系统的地皮,是首尔政府向韩国乐天集团置换而来,该零售业巨头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报复的目标。一时间出现消费者抵制乐天、示威抗议,甚至供货商断供,数十家乐天超市被“勒令停业”。此外,三星手机、启亚汽车等韩国品牌的销量也暴跌。中国旅行社纷纷下架韩国游,让韩国旅游业受到冲击。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Imaginechina/X. Congjun2017年11月,中韩达成共识,韩方表明不考虑追加新的萨德系统;对既有的萨德系统在使用上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YONHAPNEWS AGENCY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韩国最大单一收入来源半导体出口中,对华出口超过四成。2022年8月韩国《中央日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19.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机会”,而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图为抗议文在寅政府与朝鲜亲善政策的韩国民众打出反中标语(2018年4月,首尔)。
图像来源: DW/A. Freund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右)2022年5月上任后表现出更积极向美国靠拢的路线,表示将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建设。韩国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于8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芯片四方联盟”,其目的除强化供应链,也包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图像来源: Evan Vucci/AP/picture alliance种种迹象表明,韩国正在力图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在2022年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在《明报》撰文称,目前中韩需要拓展合作领域,在安全议题上沟通协调,“补齐安全合作短板”。图为韩国星洲郡部署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2017年9月资料图)。
图像来源: Choo Sang-chul/Newsi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台海局势与巡逻常态
台湾问题也是中日外长会谈焦点,岩屋毅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外,并指出日本政府对该议题的立场不变。
王毅在会谈中,提及台湾行政院任命前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岩崎茂为政务顾问一事,对此表达不满。岩屋则简单回应称,日本政府并未介入此事。
川岛真分析,无论是石破茂还是岩屋毅,都是很慎重处理台湾问题,“但中国现在有点自己提高门槛,比如过去县知事、议员去台湾交流是很正常的。但这次中方罕见写信给山口县等,跟民进党政府见面就是不对,自己改標准。中方这次应该也是想趁机会表示不满”。
町田穗高则称,“我个人认为中国因国内经济问题、还有特朗普政权应对上分身乏术,现在也希望台海局势能安静些”。但是因为台湾政府先前提到“敌对势力”、还有聘用岩崎茂为顾问等,让中国多少也必须做出些反应。
台海紧张为何让日本最西端的岛屿忧心忡忡?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经济如何重启互信?
其中中日的经济争端,最大问题还是福岛水产品禁令,岩屋毅向王毅重申,希望中国能够尽早解除对水产品的进口禁令,以及包括牛肉和精米在内的农产品出口。纵使双方同意就此问题展开协商,并逐步推进输入重启的程序,然而时序仍然未知。
川岛认为,中国方面说已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福岛处理水的安全性调查、而日本则是照旧提出抗议,双方自己各自表达立场,才对自己国家民意可交代。川岛称,石破政府还是会紧盯舆论,避免被认为“亲中政府”,现在石破政府表现态度还可以,但是再进一步,有可能会被骂得很惨。
至于中国经济趋势。川岛分析,中国的经济模式已转向内需为主,而非外资驱动。此外,日本企业因为供应链安全问题,已开始将部分生产移出中国。中国目前国内困境是人不愿意消费,“年轻人对未来缺乏信心,担心社会福利体系无法保障其老年生活,因此多选择储蓄而非消费”川岛说。
加上过去日本企业主要投资中国制造业,但现在高科技投资也受到日本国家安全限制,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又因工资上涨移往东南亚失去优势。最重要的是,苏州、深圳等发生对伤害日本人学童的治安事件,导致对中印象不佳,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诱因变得相当少。
町田穗高分析,中国认为跟以前岸田政权相比,石破还是跟中国想增加互动,1月自民党的干事长森山裕才刚过去,之后经济界代表团也会访问中国”,石破政权的表现方式相对积极,也希望双方先多交流恢复政治互信,才能有经济的互信。
日本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从8月24日起开始排放经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系统过滤过的福岛核灾废水。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认定日本核废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是排海作业引发了中国官方和韩国民间的强烈抗议与不满。
图像来源: Kim Hong-Ji/Reuters8月2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造访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视察了处理水排放相关设施,听取安全对策的介绍。岸田向媒体强调,为推进反应堆报废作业和福岛重建,处理水排放是绝不能拖延的课题。次日,日本政府宣布,已就最快24日启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海展开最终协调。最终时间表将在22日召开的内阁幕僚会议上决定。
图像来源: JIJI PRESS/AFP日本官方在做出福岛核灾废水8月24日开始排海作业的决定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国戴维营参加了美日韩三国峰会。据美国之音报道,峰会之前,韩日两国政府进行了数月的外交,把历史难题和相互猜疑放置一边,应对更为紧迫的共同安全关切。尹锡悦和岸田文雄都竭力显示有意要改善双边关系,并处理敏感问题,包括为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强迫韩国人劳动提供赔偿的计划,以及韩国人对日本计划把福岛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洋的抗议。
图像来源: Andrew Harnik/AP Photo/picture allianceIAEA报告:日本核电站处理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不论是日本自己的核监管部门,还是国际原子能组织都批准了东电公司的核处理水排海方案。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该机构认为日本核处理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其对人与环境的不良影响"可忽略不计"。该组织还强调,数十年来,全球各国的核电站都经常向海洋排放放射性废水。图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7月初访问福岛,并且在一所实验室参观了核废水养鱼项目。
图像来源: The Associated Press/REUTERSIAEA的评估报告在7月初发布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续数日就此事发表措辞严厉的抗议评论。IAEA总干事格罗西说,IAEA的评估报告并不等同于支持认可该计划,东京方面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他还说:“我们既不赞同该计划,也不建议这样做。我们只是说这个计划符合标准。”他补充说:“我们不选边站。我不站在日本一边,也不站在中国一边,也不站在韩国一边。这些标准对所有国家都是一致的。”
图像来源: Zhang Xiaoyu/POOL/AFP/Getty Images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海作业。东京政府在2年多前就做出排海选项并认为这是反应堆报废和福岛重建不容拖延的课题。共同社报道称,东电将首批排放的约1吨处理水与海水混合,对氚的活度进行最终测定,在确认没有问题后启动水泵,开始排海。处理水通过海底隧道抵达约1公里外的海域。2023年度计划排放共计约3.12万吨。到福岛一核反应堆报废工作完成为止,排海计划持续约30年。
图像来源: Norihiro Harut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在排入大海前,核废水会经由ALPS系统过滤。东电公司称,该系统能够滤走62种放射性物质,只会残留氚。然后,过滤后的核废水还会进一步稀释,直至每立方米污水中的氚的发射性降低到1500贝克勒尔。这只相当于日本核安全标准上限的1/40。东电公司还称,如果处理后的核废水不达标,还会重新过滤。经过ALPS系统过滤处理过的水目前保存在核电站厂区内的储罐内。
图像来源: Hiro Komae/AP Photo/picture alliance中国海关总署8月24日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表示,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通过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接下来,海关总署将持续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况,视情动态调整有关监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国民健康、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一个月前,中国方面刚刚暂停从日本10个县进口食品,现在则将禁令扩大到了日本全国的水产品。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价值超过 5 亿美元的水产品。
图像来源: Ichiro Ohar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香港宣布8月24日凌晨起禁止日本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至香港。香港特区政府表示,网上代购也属商业进口,受禁令规管,如果违反禁令,可被判处第6级罚款及监禁12个月。澳门从8月24日起禁止进口源自日本10个都县区的鲜活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海盐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肉类及其制品、禽蛋等。
图像来源: Louise Delmotte/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在24日发表谈话时称,“如果日本政府按照以前发布的措施排海,那么韩国没有理由太担心”,谋求国民理解。韩国在野党则指出这是“人类最恶劣的环境灾害”。日本驻首尔大使馆门前,多个市民团体发出反对呼声,部分年轻人一度闯入其建筑物。据报道,韩国反对排海的十几个年轻人闯入日本大使馆所在大楼,被警察拘留。
图像来源: Kim Hong-Ji/Reuters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排海作业后,韩国全国各地的环境团体、公民团体群起发声指出核污水排海的危害性,并谴责日本政府和韩国政府,敦促日方停止核污排海。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甚至在参加集会时称日本“越过了不可逾越的界限”,“核污染水排海是向太平洋沿岸国家宣战”。他说:“日本应该向最邻近的国家、损失最大的韩国道歉。”
图像来源: Chris Jung/NurPhoto/picture alliance中国多地出现食用盐抢购潮,各电商平台上,食盐产品也被抢购一空。对此,相关机构因此密集发声,呼吁市民不必哄抢食盐。在此之前,韩国也传来曾因预计日本将开始排放福岛核废水而导致民众囤盐的消息。据路透社报道,韩国盐价在今年4月至6月间飙涨近27%,不过,韩国官员称,天气欠佳、产量不足也是导致涨价的原因。此外香港澳门社交媒体上也有人陆续上传超市货架食盐售罄的照片。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日本宣布排海作业后,中国国内一些日式餐厅生意大受影响,客流量大幅减少。有分析认为,特别是食材主打进口的中高端日料店会首当其冲。由于大量食客对日本食物失去信心,不少日式餐厅已经考虑转型经营其它菜品。图为上海南京路上一家日本火锅店在8月24日这一天门可罗雀。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据日本NHK报道,8月24日,位于山东青岛的日本人学校在校园内发现了被投掷进来的石块。次日,位于江苏省苏州的日本人学校也发现有人将多颗鸡蛋投掷进校园。报道称,这些行为都没有对学生或建筑物等造成损害,但学校正在加强警备。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和各地总领事馆也纷纷表示,由于频繁接到抗议和骚扰电话,日本大使馆增加警卫人员,应对不测情况发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对媒体表示,“强烈敦促(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大使呼吁中国人民以冷静和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图像来源: Ichiro Ohar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冈野正敬28日召见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指出关于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日本国内接到了很多从中国打来的骚扰电话,提出抗议称“极其遗憾”。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网页28日在一份立场声明中表示,近日中国驻日使领馆接到大量来自日本国内的骚扰电话,对使领馆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干扰。中方敦促日方依法处置,切实保障中国驻日使领馆、在日机构、企业、公民和来日中国游客人身安全。
图像来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8月10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恢复出境团队游第三批名单。日本就在名单上且成为中国各大旅游平台上国庆出游搜索热度第一的目的地。不过24日之后,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意愿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一些游客退团的情况。在北京经营一家旅行社的王先生向德国之声证实,福岛排海的确对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意愿造成“明显的影响”。日本官方29日也证实,福岛排海后,“已有部分中国游客取消了赴日旅游”。2019年,中国赴日游客人数为959万人次,占所有外国游客的30%。今年7月,赴日中国个人游客为31万3300人。
图像来源: Kota Kawasak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安全与外交议题仍在
日中安保对话上也有若干进展,双方也同意推动“日中安保对话”的早日召开,以加强两国在安全领域的沟通。岩屋毅向王毅表达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扩张,以及中国船只在冲绳县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边活动的关切,并要求中国撤除在日本周边海域设置的浮标,并尽早释放被拘留的日本人。
川岛认为,中国还是传统在外交上对日韩表示友善立场,但海警、解放军、战斗机等军事面完全没有减少压迫,“压力常态化”基本上还是如出一辙。“但表面上好、气氛有点好,确实是存在的,但整体上还是没变化”,他说。
最终,三国也确认将尽早年底在日本召开领袖峰会,并协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访日期程。町田则认为“跟习近平会面仍是很难,但中日韩领袖会面是有可能。只是选举因素依然很重要,韩国可能重选总统、日本7月也有参议院选举,这些底定后,才会知道外交时机”。
川岛则表示,因为美国因素等,日本也希望东亚稳定,对李强访问也是乐观其成,“表面上的稳健化”仍是重要。町田认为,这次能够举行日中经济高层会议是一个成果,三国外长会谈成果太多“但是好好先见个面,然后持续沟通,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
整体而言,这次的三国外长会谈,虽然未能产生具体突破,但至少维持了三方在经济与外交上的沟通,并确认了未来进一步对话的方向。“有见面总比没见面好”,或许是特朗普新时代下,都先见个面后再互相盘算为佳。
DW中文有 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