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文网)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周四下午抵达北京。据中国官媒报道,双方举行了工作晚餐,然后周五全天进行了磋商。
姆努钦在北京时间周五下午发推特称,他和莱特希泽"在北京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贸易对话,期待下周在华盛顿与中国国家副总理刘鹤继续这个重要的讨论"。美方和中方均称,谈判取得进展。不过,双方均未公布谈判细节。
新的进展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称,中美双方“讨论了协议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但未明述。
据德新社援引观察家称,中国可能会同意,大幅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另外,华盛顿期待中国可以拿出举措,更好保护在华美企的知识产权,结束强制技术转让。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拟对外企开放云计算市场",作为对美国的让步,该内容是双方探讨技术相关问题一揽子提议的一部分。而在本轮谈判开始前,路透社就在一篇报道中引述美国官员称,双方"在(避免)强制技术转让议题上取得了空前的进展"。
中国在周五(3月29日)宣布,核准美国摩根大通和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投资证券公司,分别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这也是针对美方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所采取的举措。
周日(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告,"2019年4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通告称,暂停加征关税措施截止时间另行通知,并表示继续暂停加征关税"是中方对美方推迟提高税率措施的积极回应,是为促进双方经贸磋商采取的实际举动"。
北京3月31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R. Garza 越来越多积极信号?
正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周小川周五对媒体表示,他认为中美贸易谈判"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这位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说,谈判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以及媒体报道一直在引发公众情绪的转变,而"特朗普最近的推特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不过,特朗普在他最近几天的推特中并未提及中国或者美中贸易谈判。这位美国总统周五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笼统地表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进展地非常好。但他同时也提醒说,只能接受一个“很棒的协议”。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周五对路透社表示,他被告知,特朗普政府将在4月底与中国达成一个协议。不过,白宫官员们则一直强调,谈判不受时间限制,可能延续数周甚至数月。
迄今为止,美国仍然保持着关税威胁作为谈判筹码,这让中美目前的博弈不得不继续下去。而习近平与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会面、签署"停战协议",似乎也还并非板上钉钉。
" 为一个单词交涉两个多小时 "
事实上,种种迹象显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地颇为艰难。即便是澎湃等中国媒体,也以《谈到现在有多艰难》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报道提到了谈判中的一段小插曲,称双方双方工作团队通过视频联系,"逐字逐句地就协议文本进行谈判"。在一次涉及农业问题的谈判时,双方在一个单词上"卡壳","因为这个单词的用法,两边在视频里争了两个多小时。到最后,这个单词还没谈拢,只能暂时搁下"。
不过,报道中没有提及涉及的具体是哪个词,而将重点放在双方正在"一个字一个单词地争"。
中方担心被美方欺负
《南华早报》也以"口头误会和缺少中文版文件正在威胁美中贸易谈判" 为题,讲述了120页的协议草案文本没有中文版本给谈判带来的障碍,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报道同时也谈及影响谈判的另一个因素,中方"担忧被美方欺负"。
报道援引华盛顿哥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美国谈判小组外部顾问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他们(中方)最担心的可能是,中国受到了欺负,做出了不恰当的让步。我们现在可以在中国媒体上看到这个论调"。
这位美国智库专家提到了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之前的爆料:库德洛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讲道,在谈判第一天进展艰难、第二天中断后,莱特希泽对斥责中方,要求其回到谈判桌。在接受CNBC采访时,库德洛也称,莱特希泽曾在一次会谈期间对刘鹤进行了严厉警告。
白邦瑞认为,中国未来会表现得很强硬,不会接受美方的一些要求。
" 百年耻辱 "的阴影笼罩
《纽约时报》周四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库德洛爆料"的插曲,文章以"鸦片战争的苦涩历史笼罩中美贸易谈判"为题 ,讲述了中国担心被美方欺凌的心理。文章援引《帝国的黄昏--鸦片战争及中国最后的黄金时代的终结》一书的作者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说,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百年耻辱","对19世纪那段历史挥之不去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中国对于建立一个更多按照中国条件行事的全球贸易秩序的渴望"。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了八轮图像来源: imago/C. Ohde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五报道,3月早些时候,"在协议草案上,中方谈判代表划掉一些美方以为在1月已经谈妥的内容",中方发回的草案上面"用红笔作删除标记并写下替代条款"。报道称,刘鹤领导的中国谈判小组发回的"红线"文件"突显了他们迄今在抵制美国要求方面的成功,但即使是在不那么有争议的领域(例如增加购买美国出口产品和改善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也被证明难以达成一致"。
《金融时报》的文章同样提到了,中方很担心会给外界留下屈服的印象,称在一月份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议上,"中国谈判小组的成员在会上警告称,如果他们向美国做出过多让步,他们可能被贴上'叛徒'标签"。
如何打破僵局?
《人民日报》周六(3月30日)发文称,"中美磋商越到关键处,越要扩大利益交集",其中提到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可谓艰难而辛苦”。文章称,"谈得如此艰难、辛苦,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在制度、文化、国情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美经贸问题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买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磋商难度很大"。
文章同时也提出了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案:"扩大利益交集"。"美方关切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这些关切只要与中国正在推进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向一致,就能在中国当下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得以解决。"
在最后,文章又强调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美方的不畏惧,称"即便谈得不理想,中方也会坦然面对",毕竟中国经济拥有"亮眼的成绩单”。
无独有偶,那篇被多家媒体广泛转载的"为一个单词交涉两个多小时"的文章在结尾也同样写道:"在谈判这个阶段,得有点底线思维,做好谈不成的思想准备。谈得成很好,谈不成也不强求。"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以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为由,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标志着这场大规模中美贸易争端的开始。贸易战给这两大经济体打下烙印,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 图像来源: DW/D. Joswig 此轮中美“贸易战”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对中国进行301调查。《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被称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政策的核武器。
图像来源: Reuters/K. Lamarque 2018年两会前夕,习近平智囊刘鹤访美,与美国财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特朗普经济顾问考恩会晤,与美方讨论“中美关系和两国经贸领域合作”。有分析认为,刘鹤此行或是为中美贸易摩擦降温。
图像来源: Reuters/J. Lee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特朗普签署公告,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税。后来,欧盟获得一个月的豁免期并延长一次,不过,未能再次延长。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3月22日,特朗普宣布,根据301调查,对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后发布清单为500亿美元)。4月,特朗普再次表示,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的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图像来源: Reuters/J. Ernst 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先是宣布对美国约30亿美元产品中止减税,随后在美国公布清单后,宣布将对美国大豆等加征25%关税,涉及金额约500亿美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8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宣布,将降低汽车关税、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等,被外界视为间接回应了美国的要求。次日,特朗普发推特感谢“习近平主席的友善言辞”。12日,中国商务部否认是“让步”,称相关举措与中美经贸摩擦没有关系。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Li Xueren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因中兴违反美国政府制裁禁令向伊朗等国出口,将禁止该公司从美国市场购买元器件,期限7年。5月,中兴发布公告,公司主要经营活动无以为继。5月13日,峰回路转,特朗普发推特表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合作让中兴恢复运营。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引起国会两党一些议员的批评。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L. Gene 2018年5月17日,任中国副总理的刘鹤再度赴美谈判。5月18日,中国外交部否认向美方“让步2000亿”,即让美国削减贸易赤字2000亿美元的说法。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谈判结束后的5月20日,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双方已同意暂停加征关税。姆努钦称,美中谈判持续期间,美国已暂停向1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
图像来源: Reuters/A.P. Bernstein 5月29日,白宫宣布,将在6月15日前公布对约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的清单。此外,在6月底以前,还将公布投资限制规定,加强对与“工业重要技术收购”相关的中国个人及实体的出口管控。中国外交部斥之为“变脸”,并重申“中方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贸易战”。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MediaPunch/CNP/C. Kleponis 2018年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经过7周的公告、听证会及反馈,他已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关税暂定为10%,并于2019年起提升至25%。特朗普还称,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我们将对约267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一金额将囊括全部中国输美产品。
图像来源: Reuters/B. Snyder 中国对美国再度增税立即做出回应。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北京时间9月24日12时01分起,对来自美国的大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之后发表谈话,对美方的行为表示遗憾,并指,“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W. Hong 2018年9月26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考察东北农业大省黑龙江时表示:“行百里路半九十,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没任何时期比现在更接近,也没有任何时期遇到现在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贸易战阴影笼罩下,中美双边在政治军事层面的交往也在不断降温。2018年10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美双方此前原则商定于10月中旬举行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美方近日提出希望推迟举行对话。“此前,《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取消了计划10月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的访华行程,称中国高级军官没空与他会面。图为马蒂斯今年六月访问北京。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M. Schiefelbein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对特朗普强硬的关税政策提出批评。通用电气、高盛以及一些农业公司对白宫提出反对意见,称相关政策”导致美国无缘于世界上最赚钱、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零售业领导协会称,“受到惩罚的是美国家庭。消费者、企业和依赖贸易的美国就业岗位,则被丢在了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战前线。”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L. Shengli 2018年12月1日,作为G20峰会的一大亮点,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休战”90天的共识:特朗普同意不在2019年元旦起将关税提升至25%,中国则同意大量购买美国农业、能源以及工业产品等。中美官方都对本次会晤予以积极评价。但三个月内,谈判能否成功,贸易战是否会死灰复燃?
图像来源: Reuters/K. Lamarque 但是,就在同一天,华为财务长孟晚舟在过境加拿大转机时被捕,几天后该消息披露,逆转了市场对中美贸易冲突缓和的乐观情绪。12月7日在温哥华的首场法庭听证显示,此案与美方指控华为在2014年前违反制裁伊朗禁令有关。美中两国官方都宣称,此案不会影响贸易问题谈判,对“90天内达成协议充满信心”。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 H. 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