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的负面热搜?

刘文
2023年4月16日

中国互联网上关于美国的负面舆论越来越多。这些舆论既有官方媒体主动发布的,也有民族主义自媒体账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等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的,还有不少网民自发进行的留言和评论。

过去两个月,关于美国的负面新闻屡次出现在中国社媒热搜榜
过去两个月,关于美国的负面新闻屡次出现在中国社媒热搜榜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STR

(德国之声中文网)仅在过去两个月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美国的负面新闻就有俄亥俄州一列运载化学物品的列车发生脱轨事件,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虐待大熊猫,和硅谷银行破产之后甚嚣尘上的美国破产论等多起。

这些舆论都基于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但是对于美国的不少指责却缺乏事实根据。例如俄亥俄州列车脱轨造成危险化学物质泄漏是事实,美国铁路安全事故频发也是事实。自2017年起,美国削减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几大主要铁路已经有超过22%的岗位被取消,造成了安全隐患。但中国互联网上大量的攻击言论是针对美国舆论对此事"噤声",2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指责媒体对这件事"鲜有提及"。这个指责并不准确。事件发生后,美国的CBC,CNN, 《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立刻进行报道。环球网在2月4日的文章中引用了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这两家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国日报》中文网则引用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美联社等媒体的报道。

关于美国的负面舆论也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仅《人民日报》就在过去两个月里就美国霸权多次发表文章,文章标题分别为《民主不应是美国搞霸权霸道霸凌的工具》、《自我粉饰难掩美式霸权的危害》、《美国霸道霸权霸凌严重危害世界》《美国科技霸权损害人权阻碍发展》等。

熊猫曾经一度是中美友谊的象征,"熊猫外交"开始于由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主席的承诺。前几年,孟菲斯动物园虐待动物的谣言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官方还曾出面辟谣,在中国动物园协会的官网上也能找到《关于旅美大熊猫乐乐和丫丫的饲养和健康情况的说明》,文章列出了许多孟菲斯动物园精心照顾熊猫的细节。当同样的谣言今年再度开始传播时,官方媒体却助长了谣言的发酵。《环球时报》于3月9日发表《社评:我们不愿相信有人会虐待大熊猫》,在文章中指责"孟菲斯动物园一直没能有效回应关切。这让人感受不到它对大熊猫的爱护珍视,而它对中国公众的心情也缺乏足够认知。"并认为大熊猫成为"'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受害者"这样的联想和担心"不是没有来由的",认为网民们"有些激烈的情绪也可以理解"。还提出"巧合一旦多了就不像是巧合了"。该文章在微博上被许多其他官媒(如"新闻晨报"官方账号等)转发,让"虐待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网友们呼吁让这只熊猫提早回国。

作为“中美友谊大使”之一,居住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美香(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AFP/K. Bleier

共产党的脸皮非常薄

《德国之声》采访了前美国驻中国外交官高大伟(David Cowhig),他曾于1996年到2012年被派驻在中国工作,现在是一名研究中国的独立学者。他回忆起自己在中国的那段时间:"那时的氛围比现在好很多,人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关于美国的好的一面的报道。"他认为虽然中国一直担心其政权被颠覆,但是江泽民并没有真正搞个人崇拜,胡锦涛则更加不爱炫耀。他回忆起当年,人们可以在中国的媒体上找到一些不同的观念,特别是关于艾滋病、腐败、空气污染等报道,网络论坛上的言论也更加开放。他认为从十年前习近平执政开始,执政党就开始花越来越多的力气来控制舆论。他告诉记者:"在今天,中国对于美国的负面宣传比以前多得多。而且许多非政府组织已经关停,包括人权律师在内的独立声音都被压制了。一直以来,CNKI等学术期刊和数据库没有像大众媒体那样受到严格审查,但现在情况正在改变。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恐吓来实现的。"

但高大伟不愿意用"反美"来概括这样的舆论宣传,他认为这些宣传都和中国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关。"即使里面有反对美国的元素,但也是为了讲出'中国更好'这一观点。""中国的宣传部门想把美国描绘成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而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准备接替美国世界领导的地位。我认为中国的宣传人员总是想进行不利于美国的对比——例如晚间的新闻联播会列出美国死于新冠的人数。"有些宣传则是对美国抨击中国的新闻的回应。他说:"中国共产党令人惊讶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的脸皮非常薄。如果外国媒体或者美国政府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或者任何其他问题,他们会很不高兴。"他认为国外的氛围并不是这样,绝大多数美国人可能从未听说过中国在俄亥俄州火车脱轨和其他话题上对美国的批评,即使听说过,他们可能会承认:"是的,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可能会一笑置之。

 他认为,即使是中国官方媒体或者中国外交人员在推特等境外的社交平台上发表的言论,也是针对中国人的宣传——有可能是居住在美国的新移民,尤其是老年人,仍需要依靠中文媒体与中国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微信是许多在美华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息来源图像来源: Andre M. Chang/ZUMA Wire/picture alliance

记者少了,缺乏信息交流

同时,高大伟也认为习近平执政以来,甚至近五年来,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比之前负面很多。他认为,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在中国的西方记者变少了。如果有更多的记者,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与普通人有关的故事,和对于中国视角的探究。在缺乏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时,人们往往会注重抽象的理念和意识形态。

他告诉记者:"在我的外交工作中,我了解到我们不应该很快就假设中国的某项行为或者声明必然对美国怀有敌意,每个国家都存在混乱和官僚主义的复杂性。中国许多省份和地方的政策和行为都与北京的意愿背道而驰。"他认为在缺乏派驻在对方国家的记者和外籍人士的实地视角来展现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国和中国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从单一角度抽象地看待彼此。

民众希望新闻报道能关注民生

《德国之声》也采访了一位曾在中国某官媒就职的编辑,这位匿名人士透露,在报道一些和美国有关的社会事件,比如校园枪支暴力、堕胎权、女权、人们在街头进行的抗议活动等,报道的尺度比报道中国国内相关事件更宽,虽然这样的宽松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能报道。官方媒体上密集的关于美国的负面新闻报道早在香港反送中运动和美国对中国贸易战时就已经开始,起初也确实能够吸引到读者的关注和正面反馈。

但她表示:"自从去年严格的封城政策以来,发布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负面新闻时,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买账'了。这些读者希望媒体更多报道和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新闻,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人发声。这样的报道下面也时不时收到网民们带着批评意味的'阴阳怪气'的留言。"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