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火下的德国军火生意经
2024年3月3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2月,德国最大军火厂商莱茵金属(Rheinmetall)邀请总理肖尔茨出席新弹药工厂的奠基仪式。后者在现场演讲时说,德国长期以来的军工政策都仿佛像普通消费者购买汽车:只要订货,三到六个月后自然就会交货。“但是这并不符合军火生产的运作方式。坦克、火炮、直升机、防空导弹不会存放在某地的货架上。要是多年来没人订货,这件武器就不会生产。”肖尔茨表示,德国必须提升军火产能。
德国政府如今正面临军火产能不足的问题。即便撇开援助乌克兰的问题,德国自身现在也对军火有着巨大需求。绿党籍的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Roland Habeck)最近表示,德国不能总是指望美国人为一切买单或者提供物资,“这意味着军火生产、国防军工业的全面升级。包括本土防卫作战在内的各类场景,如今也必须重新走向前台。”
时代转折
在1990年东西德统一、冷战结束后,德国军费迅速减少,联邦国防军的规模也不断缩小。根据艾伯特基金会(FES)的一项调研,过去约30年的时间里,德国军工业萎缩了约60%,就业岗位数量也从29万个降低到10万以下。军火商的社会形象也不断走低,政界因此不断疏远军工产业。2014年,社民党籍的时任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就说,他不愿见到“和死亡有关的生意”。基民盟籍的前总理默克尔也对军火商避之不及。而且,德国政府也不断限制军火向国外出口。莱茵金属等德国厂商不得不将产能转移到国外以规避限制。本届德国政府2021年底上任时,执政的社民党、绿党、自民党还计划进一步限制德国军火商的海外生意。
不过,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触发了德国的“时代转折”,联邦议会以创纪录的速度划拨了1000亿欧元的军备特别资金。然而,军火从订购到出厂交付,却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而且大部分都不会在德国本土生产。比如,联邦国防军向德国莱茵金属订购的120多辆轮式装甲车,就会在该公司的澳大利亚工厂里生产。
在野的基民盟党团现在抨击德国联邦政府没能采取足够措施来紧急提升军工业的产能,与此同时俄罗斯却已经完成了向战时经济的过渡。
德国政府曾在去年夏天许诺,对2020年发布的军工产业战略进行修订。不过,相关进展十分缓慢。绿党籍经济部长哈贝克承认,执政三党之间还需要协调,“和军火生产有关的需求、担忧、恐惧都应该有表达空间,这点很重要。”
哈贝克的绿党同僚在这个问题上更为直白。议员施佩勒贝格(Meir Spellerberg)在联邦议会辩论时说:“为了援助乌克兰,固然必须尽快提升军火产能。但是,亲爱的同事们,一旦安全形势允许,我们必须能够迅速地重新压低产能,这非常重要。”这位27岁的绿党议员指出,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必须相互协调,而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是否允许通过武器来赚取利润?或者更确切地说,拿着这些利润究竟应该去做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优先考虑和平和安全的政策,而不是个别军火商的利润。”
长期资金缺口巨大
这样的言论,让军工产业如芒在背。不过,鉴于巨大的俄罗斯威胁,军火商面对政界有着不错的筹码。就在3月底,军工企业代表与德国总理府、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举行了会晤。据经济部长哈贝克透露,会谈主要议题就是军工产业需要政界提供何种保障来确保产能提升。
换而言之,军火商正在要求政府拿出具有长期采购承诺的订货合同。为此,联邦预算必须要拿出专门的资金。然而,2022年联邦议会划拨的1000亿欧元军备特别资金将在2027年用完,此后的军备资金缺口规模预计高达每年500亿欧元。
然而,社民党籍的总理肖尔茨已经明确表态反对为了军备而削减社保开支。许多民众也担心军火会耗费过多的财政资金。随着2025年德国大选的临近,这个话题将更具争议。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