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能走多远?
2013年11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惯例,三中全会是中共中央确定未来数年大政方针的关键性会议,而本周六(11月11日)启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因其将具体确认习、李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层的施政纲领更引发人们的特殊兴趣。官方发出的大量信号显示,深化经济改革是未来数年中共政策关键取向,亦是本次全会主旨。11月8日,德语媒体在诸多相关报道和分析中强调指出,就技术层面看,中国新领导层对所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并不为错,但若缺乏政改,深化经济改革的愿望恐难实现,由此,本次全会唤起的期待或许最终会被失望所取代。
《柏林日报》记者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在历史上,中共中央三中全会都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在1978年的那次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确定了国门开放、国家迅速发展的纲领。那是经济变革的肇始。1993年的那次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释放出新的增长力量。如今,中国领导层提的是经济转型。而政治转型,它是不愿意的。这个党绝对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力。迄今,国家以商品出口为导向,强调基础项目投资,现在,它要求扩大内需,注重服务业、实施城镇化、将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至城市。”
文章在简要介绍了由智库“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备制的被视为提供了深化改革具体内容的“383”计划后,这样写道:
“该计划在全会上会起什么作用,完全不清楚。全会不会有勇气,拿国企开刀。让农民有权得到土地的农业改革大概也不会列入讨论议题。……在金融领域倒可能有所动作。……‘383计划’将只是一个愿望清单,它虽然提供了人们了解北京强人们正式思维方式的机会,却绝不是以党的文件形式出现的行动清单。全会的结束文件会是妥协产物。就象35年前那样,以习为首的这次全会的全部意义要在数月、以至数年后,才会显示出来。”
大问号
《南德意志报》“政治”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也对三中全会的成果不看好。文章作者确信,在政治改革领域,三中全会将难有作为,根本原因在于新领导人本身:
“党首习近平在掌权的头一年就表明,无意政治改革,让党内自由派也颇为失望。他频繁使用毛主义口号,推进意识形态整风,指令干部们公开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与此同时,自由派博主们受到恐吓,全国25万记者必须上马克思主义培训课程。谁要是在明年年初通不过考试,便拿不到记者证。……
“现在,大家都在猜测,领导层到底如何给国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问题是,即使有最良好的愿望,总书记和总理到底能走多远?在中国,魅力型领导人时代已然一去不返。习近平不是能凭籍其权威指定方向的邓小平。他必须谈判、寻求共识、做出妥协,而且,他有很多反对者:多年来,产生了太多过于强势和富有的家族;他的周围有大量精英从国有产业得到了太大的利益;针对为使中国经济适应未来而必须的切割措施的抵抗异常强大。最后,只剩下掺水分的改革?
“即使12日那天,代表们各奔东西时,全会在经济或金融领域到底还是有了大动作,最终,它仍将还是一个大问号:如今,若无政治改革配套,经济改革还能顺利进行?”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