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德:乌克兰危机成对话契机
2014年3月2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中关系迄今主要通过经济关系定义:双边年度贸易额已达1500亿欧元,约占欧盟对华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八年来对德国的首次访问,习近平此行将由一个约200名经济界头面人物组成的大型代表团陪同。
然而,此次国事访问的重点将不同于既往,不放在经济议题上。柏林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所 (MERICS)负责人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世界政治议题和安全政策将成为关注焦点,这是德中关系上的一种新现象。根据海尔曼的解释,乌克兰危机及俄罗斯的反应是中方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中国不赞同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为方式,领土完整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属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部分,鉴于西藏、新疆或台湾的强大自治运动,中国政府也不能赞同民族自决理念。
合作获更多空间
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认为,由于俄中关系密切,北京领导人不会公开同俄罗斯立场保持距离,但是,有明显迹象显示,中方相当不快。因此,就西方和德国而言,同中国合作的空间增加。联邦政府将评估和利用这样的机会。柏林希望争取中国理解西方的立场,并致力于促使中国对俄罗斯发挥有助于减缓冲突的作用。中国政府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刚宣布过,中国愿意在世界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在此次人大会议上,北京也再度表明了尊重国际法的立场。
海尔曼指出,这一局面提供了巨大机会,中国可以在幕后表示,东欧的分裂、领土疆界的改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可以强调,东欧地区必须实现稳定,必须致力于有争议地区的共同开发,并得到国际法意义上的保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海尔曼指出,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自己赞同的目标。
战略伙伴关系
或许,德国的确也特别合适在习近平国事访问中安排这些议题。德中关系非常密切,拥有战略伙伴关系地位。德中目前有近70个官方对话论坛,双方代表团为此交往不断;此外,还有每年一度的政府间磋商会议,在这样的会议上常常签署数十个双边协议。德国在中国人那里声誉极佳,被视为可靠的伙伴,被看成是“通往欧洲的大门”,—通过习近平下周对欧盟总部机构的访问,欧洲的这一伙伴地位同样将得到提升。
由于这是一次国事访问,习近平将首先会晤德国总统高克。不过,习拥有党首和中国最重要政治建构师的双重身份,因此,将同默克尔总理举行长时间会谈。德国之行的第二天,习近平将在北威州会晤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
人权议题
习近平访德后数天,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迄今最大的作品展将在柏林开幕。科隆亚洲之家基金会的绍斯米加特(Nora Sausmikat)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艾未未本人可能无法到场表示不满。她指出,艾未未的护照被中国官方扣压已达三年,迄今没有退还。亚洲之家基金会因此要求默克尔总理在会晤习近平时敦促给予艾未未旅行自由,并呼吁政府政府保障言论自由。绍斯米塔特指出,亚洲之家基金会注意到,习近平上台一年来,中国国内的新闻审查、网络监控和对公民社会维权人士的迫害明显增加。
根据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的分析,在艾未未问题上,中方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他指出,对这位艺术家采取严厉措施是上届政府的决定,因此,本届政府有某些活动空间,尤其是,艾未未从未受到过法院的判决。
作者:冯海音 编译:凝炼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