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争议:德中经济界要求德国媒体“公正报道”

2014年7月8日

连续数月来,新成立的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一直在就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进行调研。本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该委员会召开了首次正式会议,并向两国总理提交了建议书。但这份建议书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Angela Merkel in China 7.7.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份建议书的主要内容,是呼吁两国政府降低贸易及投资壁垒,并设立一个由公共财政资助的创新基金。建议书中还提到,应对中国企业予以"客观、中立的展现"。

德新社记者在周二见到了这份建议书的文本,其中写道:提升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形象是两国政府及企业的共同任务。文中强调,中国企业的形象应当予以公正的展现。

德新社记者了解到,此前,该建议书还曾有过一份草案,其中,中国方面强烈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的人权、政治问题进行了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而在面对媒体质询时,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德方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强烈否认在建议书草案中曾经有过上述表述。

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在建议书中要求“客观公正展现中国企业形象”,从而改善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环境。图像来源: DW

但是,德新社记者获悉,含有该表述的建议书草案,在一星期前曾在德国驻华使馆内部流传。而在正式提交两国总理的建议书中,这些指控德国媒体的表述则并未出现,只是提到应"客观、中立地展现"中国企业的形象。

创新基金 是否应动用公共税款?

除了要求"客观公正报道中国企业",另一个争议点则是建议成立一个创新基金,并且部分由公共财税资助。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德方主席林哈德向媒体承认,建议书中的内容"没有同德国政府事先磋商",成立创新基金的建议,"还只是一个想法"。林哈德说,最终自然是由德国联邦政府来决定是否动用公共税款。

此外,委员会还建议加强德中的高校合作,建立"创新研发孵化基地"。不过,高校合作事宜,德国联邦政府并没有管辖权限,而是由各州自主决定。

不愿公开建议书

周一(7月7日),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次正式会议,并将建议书提交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该委员会由德中两国经济界人士共同组成,并由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林哈德、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共同担任主席。按照原先的日程安排,委员会首次正式会议应当全程向媒体开放,但实际上在会议开始几分钟后,新闻记者就被要求离开会场。会后,德方主席林哈德也拒绝向媒体公开建议书的文本。不过德新社记者依然通过其他渠道见到了这份建议书。

目前,德国企业必须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的汽车、化工、能源、铁路等领域。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二中午结束了三天的访华行程,返回德国。当天,林哈德再次呼吁降低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目前,德国企业必须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的汽车、化工、能源、铁路等领域。林哈特认为,中国当局应该取消这一限制。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发言人布鲁德穆勒(Martin Brudermüller)也表示,不论是合资公司,还是硬性规定必须进行技术转移,凡是贸易限制最终都会损害中国经济自身。他认为,中国越开放,就越能够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与投资。

综合报道:文山 来源:德新社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