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人民币离“主导货币”还有多远?

2010年9月6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链接一篇中国中央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的文章,称中国人民币现在就应该增加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地位。这一说法引起国际金融界的极大关注。人民币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货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造势:人民币现在只能为未来做铺垫

《华尔街日报》转引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的文章,既谈到了中国和香港特区政府扩大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规模,也涉及到了包括欧洲重要银行积极主动地向自己的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结算自己的业务,以方便和中国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从事贸易。中国官方经济媒体如《经济时报》近来也持续报道了拉丁美洲和中东一些国家考虑或正在开始试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消息,显示了尚不能自由兑换的中国货币,现在在世界上已经引起的强烈关注。但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学院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马库斯·陶伯教授(Professor Markus Taube)看来,就目前状况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还全然不能担当任何重要角色:

"从中期上看,推出国际上一种强势货币,这是中国的既定目标。但目前,中国距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货币动作,更多带有象征意义。中国借此要为将来的那个中期目标作一点上场的铺垫而已。"

结算:缺乏影响世界的货币流通量

虽然胡晓炼最早发表在《中国金融》2010年第17期上的文章,基本印证了陶伯教授的判断,中国人民银行到目前为止还仅只和与中国比邻的8个国家,签订了边境贸易使用人民币本币结算的协议。但无论是拉美的委内瑞拉还是中东的伊朗,都传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消息。而无论是委内瑞拉还是伊朗,在国际石油天然气交易中的地位,都举足轻重。这样的国家一旦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规模就会飙升。但陶伯教授坚持认为记账不等于流通,结算也不等于结算货币真正有什么可以动辄影响世界贸易的力量:

"如果我兑换了人民币,那我就必须能够用兑来的人民币从事所有我用其它币种可以从事的生意,但这现在做不到。目前中国的所谓人民币结算协议,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上或者国与国双边协议基础上。所针对的国家大多拥有少数大宗原料可以出售,同时需要中国能够提供的基础机电设备。这样的双边贸易规模太小,完全不能和国际通行贸易量相提并论。"

要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先做好"家庭作业"

从2009年,中国中央银行批准试点人民币走出去之后,来自北京的豪言壮语就接连不断。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提出要以人民币彻底动摇美元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设想。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现在的调门低了很多,他只是强调了在世界范围内引入人民币作为结算流通手段,可以平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险,却没有哪怕暗示人民币放开汇率,实行自由兑换的时间表。恰恰是这一点,让陶伯教授更坚定地认为放开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困难,不在于世界货币体系,而在于中国政府对目前封闭的本国货币有着相当大的政策依赖性。换句话说:要放开人民币汇率,使它真正成为世界货币,走向强势,中国还有很多它很不愿意做的"家庭作业"等着它:

"首先不能朝令夕改,今天放开市场,明天又收紧市场,这不行。其次要按照西方的规则规范自己的资本市场,管理这个市场。最后,整个中国货币供应政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理性,而不是按照政治需要,来制订和执行。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之所以能够比较起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来,更为自由地采取行动,恰恰基于它自身的货币乃至货币政策,是封闭的。要放开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就必须放弃相当一部分这样的自主权,不能随心所欲地独往独来。"

作者:一通

责编:石涛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