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从漫画事件看全球化的影响

2006年5月9日

丹麦漫画事件引发的世界穆斯林暴力抗议风潮早已平息,这一事件表明,在全球化发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任何信息和交际都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一下子就能传遍全世界,这就需要全球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遵循共同生活的准则。

巴基斯坦穆斯林抗议丑化默罕迈德的漫画图像来源: AP

上周周末,来自欧洲、亚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学者聚会柏林国际文化宫,讨论在全球化形势下,全世界的个人和不同社会应该如何和平共处的问题。东方学家法里什·诺尔在分析这次世界穆斯林抗议活动的背景和影响时说,象企业一样,政治和宗教团体也利用全球化这一工具及其所提供的可能性。九十年代时,西方流行把印度教的圣灵印制在汗衫或鞋子上,此事引起了保守的印度教教徒激烈反应,他们号召抵制西方商品。但这一活动没有成效,因为与穆斯林相比,印度教徒没有散居在全世界各地。

1998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下台后,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借口华裔商人与苏哈托狼狈为奸,大肆袭击华人的商店和住房。人数居于劣势的印尼华人通过互联网通报了印尼暴徒的暴行,很快获得了世界华人的支持。令人注意的是,这种支持并不是来自中国本土,而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有大量中国移民的国家。在全球华人的抗议声中,印尼的排华暴行很快得到了制止。这起事件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同一民族、政治或宗教团体可以很快在全世界组织起来,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运动。

而八十年代中期,英籍作家鲁什迪发表涉嫌丑化穆斯林的“撒旦诗篇”后,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全世界才出现了抗议风潮。但此次从丹麦报纸刊登漫画到全球穆斯林行动起来,仅有几个星期的时间。

法里什·诺尔认为,此次穆斯林抗议风潮的直接原因当然是丑化伊斯兰教先知默罕迈德的漫画,但后来的形势发展却脱离了抗议的动机,更多是为了在全球竞争中立足,为了团结更多的穆斯林。法里什·诺尔说,他注意到,伊斯兰团体在私营经济中站稳了脚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已经与世俗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直接竞争。伊斯兰团体经营银行、旅馆、私立学校和私立医院,他们发出的信息是,穆斯林可以自给自足,必须面对西方世界保护自己的经济和产品。法里什·诺尔认为,如此看来,漫画风波与穆斯林的宗教情感关系不大,更多却是为了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获得市场份额而进行竞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