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以巴关系史的转折点-巴勒斯坦人第二次起义

2010年9月28日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访问了处于阿拉伯人管辖区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引发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抗议活动。这是巴勒斯坦人"第二次起义"的开始,同时也为奥斯陆和平进程画上了句号。

10年前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义”图像来源: Christian Frei Filmproductions

1993年,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奥斯陆就和平解决冲突达成一致。根据所达成的协议,即便巴勒斯坦未能建国,也将在2000年秋季享有更广泛的自治权。但是情况却恰恰相反:这年9月底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了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义,并发生该地区有史以来最持久的暴力活动。在此之后的五年中,共有6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大约1000名以色列人丧生。双方之间不断加剧的冲突直至今天还留下阴影。

访问圣殿山引发"阿克萨起义"

当时的以色列反对党领袖,后来成为总理的沙龙访问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殿"阿克萨清真寺"是引发"阿克萨起义"的原因。自从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该地区之后就纠纷不断, 因为这里也是犹太教徒的一个最重要的圣地,这里曾建有一座犹太教堂。以色列民族主义者曾多次提出对圣殿山的主权要求,因此穆斯林人担心,沙龙的来访可能是在为收复圣殿山做准备。

以色列称巴勒斯坦"第二次起义"蓄谋已久

沙龙到访圣殿山数小时后,便爆发了巴勒斯坦人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在巴勒斯坦领土上迅速蔓延。数星期后,当时的通讯部长法鲁基(Imad Faluji)才发表声明,称并非沙龙引发第二次起义:"认为沙龙对阿克萨清真寺的访问是这次起义的起因,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只不过此次访问打破了巴勒斯坦人的耐心。自从总统参加了最后一轮戴维营谈判返回之后,巴勒斯坦人就已经在准备第二次起义了。 "

戴维营谈判于2000年6月份举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显然希望说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决冲突。克林顿表示: "巴拉克总理和阿拉法特主席具有远见卓识以及经验,能力和勇气采取必要的措施,达成一致,然后带回给本国的人民。"

但是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空手返回,巴勒斯坦领导人并没有掩饰他的不满:"我们的人民将继续向耶路撒冷-我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进军。不论他们接受还是不接受,都让他们见鬼去吧.."

沙龙立场更强硬

面对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义,巴拉克再次表现出无能为力。在2001年2月提前举行的选举中,他被"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击败。沙龙更坚定地开始了同阿拉法特的斗争。他下令包围和轰炸了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并拒绝与巴勒斯坦恢复谈判。

外界虽然对沙龙的做法提出批评,但是并没有采取反对的措施。阿拉法特逐渐失去影响力,直至2004年11月11日逝世。数月之后,其接班人阿巴斯同沙龙举行首次会晤,巴勒斯坦人的第2次起义从此被视为结束。但是其影响延续至今,巴以双方始终互不信任,1993年双方达成的奥斯陆协议至今难以实现。

作者: Peter Phillipp, 译者:李京慧

责编: 王雪丁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