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修复中澳关系王毅提四要求 澳总理:不会响应

2022年7月12日

澳中外长日前会晤,王毅提改善中澳关系的四种方式。对此,澳大利亚总理回应称“不会响应”,但将寻求与北京合作。中澳关系持续僵持的同时,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在华盛顿演讲对亚太地区的冲突威胁发出警告,剑指北京。

Australien - Frankreich | U-Boote | Australiens Premier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阿尔巴尼斯称:“澳大利亚没有改变我们在任何问题上的立场。”图像来源: Mick Tsikas/A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澳中外长会晤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週一(7月11日)回应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出、改善中澳关系的四种方式。阿尔巴尼斯称,澳大利亚“不会响应要求”,只会“响应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总理坚定立场的回应,是在澳中外长于上週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后所发表。在历经约三年的外交冷冻期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与中国外长王毅于8日会谈,被认为是澳中关系可能“解冻”的契机。当时,王毅称,该会议是两国“稳定关系的第一步”。

不过显然澳方并未积极回应,且强调未改变对中国看法。在被媒体问及,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称,澳中外长同意将消除双边关系障碍,该障碍指的是什么,以及这样的说法似乎与政府所说“不会响应要求”有矛盾时,阿尔巴尼斯回应表示,他“不会听中国媒体说了什么”,“关于会议,我会听黄英贤说了什么。”

阿尔巴尼斯称,该场会议具有“建设性”,也令两国修复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但盡管澳大利亚政府历经选举后有所更迭,联邦政府对中国的看法是一致的。 他说:“澳大利亚没有改变我们在任何问题上的立场。”

阿尔巴尼斯也强调,他“想与所有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会在必要时捍卫澳大利亚的利益。”同时表示,澳大利亚将 “在力所能及之处与中国合作”。

上週末,阿尔巴尼斯曾表态,如果有机会,他愿意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王毅:澳大利亚要把中国视为伙伴不是对手

澳中外长8日的会议上,王毅曾称两国摩擦的“根源”,是澳大利亚前联邦政府,将北京描绘成“对手”或“威胁”,并提出改善中澳关系的四点建议。

王毅说:“首先,坚持把中国视为伙伴而不是对手。第二,坚持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即求同存异。第三,坚持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或被任何第三方控制。第四,坚持建立积极务实的社会基础和公众支持。”

王毅呼吁,希望澳方“抓住当前契机,付诸实际行动,重塑对华正确认知,为改善中澳关系减少负资产,积累正能量”。

针对王毅的要求,《卫报》分析指出,第三点可能剑指“澳大利亚努力说服南太平洋国家放弃与中国的安全协议,以及澳大利亚参与美国主导的亚洲外交倡议”。第四点则是在敦促澳大利亚领导人公开谈话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近期民意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民众对于习近平政府的观感越发负面。

今年5月底,王毅与萨摩亚领导人签订两国双边协议。图像来源: Vaitogi Asuisui Matafeo/AFP

澳国防部长剑指北京

澳总理回应澳中关系现况的同时,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勒斯(Richard Marles)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警告亚太地区可能面臨冲突威胁,剑指北京。

根据澳媒报道,马勒斯在上任后首次访问美国期间,在华盛顿发表了一次重要演讲。他在演讲中称,澳大利亚对使用武力和胁迫来推进领土主张的担忧,“就像在南中国海发生的那样”。

盡管马勒斯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他表示,印太地区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战略区域,并暗指北京今年早些时候与所罗门群岛签署的一项安全协议。

马勒斯称,欧洲发生的事件凸显了澳大利亚面臨的风险,呼吁美澳联盟英密切合作,维护世界秩序。他说:“我想强调……澳大利亚将尽其所能。澳大利亚下定决心,将对(我们)自身的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并表示“将进行必要的投资,以增加澳大利亚国防军的射程和杀伤力,使其能够将潜在的对手部队和基础设施,置于远离澳大利亚的风险之中。”

根据澳大利亚《SBS》报道,在中国寻求与太平洋地区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议之后,该地区安全将成为领导人在斐济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上的重要议题。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10多位领导人,将于12日至14日齐聚斐济参与会议。

对此,澳大利亚太平洋部长康罗伊(Pat Conroy)表示,应“利用太平洋岛屿论坛的区域架构来支持我们的安全需求,而不是与外部合作伙伴接触,这一点非常重要。”

(SBS、卫报、澳大利亚新闻网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