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假新闻时代的“愚人节玩笑”

Carsten Grün
2017年4月1日

它属于每年一度的风俗——“愚人节玩笑”。每年4月1日,人们用编造的、通常逗趣的信息捉弄对方。只不过,在假新闻时代,相关风俗的命运如何呢?

Aprilscherz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美国,这一天叫"四月愚人节"(April Fools Day);在法国、瑞士等国,人们惯常在这一天悄悄把一条纸制的鱼贴在同事或朋友的后背上;在德国,人们有意撒谎,捉弄他人,或者用粗俗的说法说就是"耍人"。

报纸常常是此类行为的领头羊,用一则假故事把读者"打发去四月",也就是让其上当受骗。骗人故事范围极广,从谎称某森林深处挖掘出宝窟到历史逸闻、自然怪现象,无奇不有。

面条丰收

1957年,英国BBC关于意大利细绳面条(Spaghetti)大丰收的一则电视报道造成轰动。该报道称,当年,受暖冬之惠,瑞士农人面条大丰收。展示瑞士农民从树上收获面条的电视画面引起巨大反响。本就喜欢植物的英国人急不可耐,马上就想知道,如何能弄来这样的树,以便自己栽培细绳面条。首次播出60年后的今天,YouTube上,相关视频依然红火。

不过,某些出版社如今已不再开"愚人节玩笑"。柏林丰克传媒集团(Funke-Mediengruppe)数字副总编希普勒(Marc Hippler)说,该报没有相关计划,至少他本人没听说。不过,他不排除地方报纸有相关举动的可能性。他认为,报纸放弃开"愚人节玩笑"的趋势在假新闻充斥之前即已呈现。他称,在企业和广告界,开"愚人节玩笑"的趋势倒方兴未艾。

"夫妻咨询"服务

这一观察完全适用于宜家(Ikea)。今年,这个瑞典家具大亨号称开辟"夫妻咨询"服务,而且是在德国的所有51家分店。

显然,这个"愚人节玩笑"有不可忽略的背景。宜家德国传媒关系部负责人克罗伊特尔(Sven Kleuter)指出,谁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夫妻俩来买东西,因意见相佐,争得脸红耳赤?公关部同仁是受到报上一篇文章的启发,想到了这个点子。

《时代周报》上的那篇文章由胡根迪克(David Hugendick)撰写,名为"计上心来"。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经常是'我们'一起来宜家,走时却是两个'我',恨不能立刻独自进了洞穴、钻入地下、合干草就寝,只有狐狸或獾客气招呼"。

克罗伊特尔说,看过这篇文章后,他们便动起了脑筋,看看能做什么,结果便想出了这个点子,提供夫妻咨询"治疗"服务。他指出,在他看来,此类玩笑是有意义的,"恰恰是在充满坏消息的时代,做一些能让人怃然一笑的事情,是好的。"

历史渊源不清楚

"愚人节玩笑"源于何时,碍难查证。有一种说法称,巴伐利亚人是始作俑者,时在17世纪。不过,并无相关证据。但是据说,来自该地区的人将这一风俗带到了美洲。根据另一些说法,古典时代为其起源,当时古希腊人视4月1日为不吉利的一天,开个玩笑有助于让这一天略微好过些。在法国,国王卡尔九世(Karl IX)的历法改革被认为要为"愚人节玩笑"成为风俗负责。当时,一些地方人士浑然不解有这一改革,后遂因其"懵懂无知"而被讥为"四月愚人"。还有不少其它说法,但都缺乏科学依据。

然而,科学界对此多少还是有所关注。拜罗伊特(Bayreuth)社会学家坎普豪森(Georg Kamphausen)便强调,"我们一直生活在愚人节玩笑之中"。他指出,从前,人们把愚人节玩笑同幼稚和愚蠢相联系;而今天,人们却是要借此对某个自称心智开化的人进行试探。

他表示,问题在于,如今,几乎什么都被认为是可能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收到那些从前绝然不可信的消息,其中一些东西在今天却是真实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些航班售价区区数欧元。

向"愚人节玩笑"开战

不过,也有人拒绝"愚人节"。一年前,德国经济研究协会(DGW)的一名专家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提醒说,"愚人节玩笑"影响德国经济景气。据称,这名科学家研究了227年来的2500多个"愚人节玩笑"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得出结论:4月1日这一天,生产效力低下。若要坚持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联邦政府就该严肃考虑,禁止"愚人节玩笑"。

禁止?-听上去一点都不可笑。别担心:这不过是一个四月玩笑。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