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僵硬的微笑与背后的变化

2009年10月20日

"中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展现了自己露出僵硬微笑的一面。"中国馆的展览从造纸术的发明谈到电子书籍,但"观众无从知道过去的伤痕,更不用说当今的矛盾。""正式的节目整齐划一,作家们几乎如同铁板一块。"这是《新苏黎世报》对本届书展主宾国中国形象的总结,但该报也从中国官方代表团外围的一些活动看出,在僵硬的表面之下正在发生变化。

要打造“软实力”形象应改弦更张图像来源: AP

《新苏黎世报》在文章中写道:"在中国馆外举行的论坛上可以明显看出,僵化的对立阵线之间,知识界已经活跃起来。看来中国年轻一代科学家正在成长,他们清楚地知道在现有专制条件下活动的界限。在干部们战战兢兢地看着上司脸色行事时,年轻的一代根据自己在国外、大多在美国的经历,正以批评的目光考虑腐败与民族主义 、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等问题。"

书展期间,中国代表团指责西方片面报道中国,对西方媒体刻画的中国诸多负面形象十分不满。《每日镜报》认为,书展上的中西方的思想撞击是件好事:

"中国、西方和书展,这三者并列在一起也许一开始就是一场误会。毫无疑义,中国这个市场很重要、西方应该面向中国这个经济巨人。但书展及其总经理博斯对参与的各方一再做出让步,也有一定的好处。摩擦可以提高认识,即使这样的认识并非总会使人感到舒畅。与前些年加泰罗尼亚语文化区、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作为书展主宾相比较,中国这次出场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的时间也许会更长,也许在某一天将结出本应结出的果实。"

《日报》从本届书展谈到中国政府以"软实力"打造新形象的战略。该报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改弦更张:

"现在,中国国家媒体准备像先知先觉们一样走向世界、宣示一个真实与美好的中国。其实它们可以省下这千万亿元的钱,这是因为只要它们仍然在国内'和谐'掉一切消息、只要它们的电视台仍然像今年二月一样,不向观众播放自己新楼的火灾情景、只要记者没有说话的余地,一切仍然是共产党宣传大员说了算,那么就没有人会相信它们。

为《日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情况的中国记者王晓山写道,'中国人需要的不是同情,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帮助他们进行反思。'但中国的干部们不这样看,他们说,中国与别的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过去一直受到屈辱,所以世界应该以另外一套标准来衡量中国。

不久前,有人问起捷克总统哈维尔对俄罗斯的看法时,他回答说:任何国家都应以'人道原则'为准则。如果某个国家认为自己是特殊情况,就等于在'走向地狱'。"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