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全球市场:员工也工作全球

2007年6月11日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国际运作和空前业绩致使各国企业的国际外派需求空前高涨,而外派人员家属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退休前应走便全球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据美国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GMAC Global Relocation Services)每年发布一次的《全球迁移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鉴于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三分之二(69%)以上的跨国企业都向外增派员工,达到该调查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65%的企业估计,2007年的外派员工数量还将会超过2006年。

今年有180家全球玩家接受了该项调查,其中有41%的企业,其在国外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比例上年都有所提高。伴随这一发展趋势的是企业对富有经验的国际管理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然而调查也显示,员工对国际外派的抵触情绪也在日益增长,使得寻找合适人选成为企业当今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常驻国外的得力员工是跨国企业在国外发展、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填补关键技能缺口、传授技术和企业文化方面,还是在推出新举措以及发展业务关系等方面,总部派出的人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四分之一(23%)接受调查的企业还告知,外派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当地子公司的管理能力。

自1993年《全球迁移趋势调查报告》问世以来,一年一度的该报告已经成为关于跨国企业在全球调动员工的情况、策略和预测的权威性研究。它所统计的数据和信息全面反映了国际外派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每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只要想在国外发展,今天就必须正视外派人员问题。

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瓦尔茨(Rick Schwartz)表示,《全球迁移趋势调查报告》为在全球开展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在国际上大展宏图的这些企业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估计今年将会增加外派员工数量,但另一方面,国际外派对家庭生活的潜在影响也在凸现,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施瓦尔茨希望企业能够综合看待这些调查结果,重新审视他们的迁移计划和策略,必要时加以修改以至于改向,以确保企业计划和员工利益均摆在首位。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拒绝国际外派主要出于三大原因:

家庭原因:

这类原因包括孩子的教育、家庭的适应能力、来自配偶的阻力、外派地点的条件困难、文化适应能力、外派任期以及语言等问题。这些挑战其实可以通过跨文化的培训以及成功进入新的文化而予以克服。遗憾的是,只有21%的受访企业要求其外派人员参加跨文化培训。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77%的受访企业都表示,跨文化培训非常重要。年复一年的《全球迁移趋势调查报告》均显示,跨文化培训是国际外派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尽管如此,许多企业并没有加大力度,要求员工参加此类培训。

配偶的事业:

当被问及拒绝外派的主要原因时,配偶的工作问题被列为拒绝外派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家庭原因。尽管82%的员工在国际外派过程中都有配偶同行,但这些配偶中的绝大部分人在海外外派期间都中断了他们自己的事业和抱负。59%的配偶在对方外派前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只有8%的人在外派期间自己也继续工作,为2000年以来这个数字的最低纪录。这一发展趋势可能加重了外派家庭在外派前、外派期间以及外派后的经济负担,为配偶间的关系造成压力。

事业发展机会:

国际外派可能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究竟是些什么影响,似乎是在国际调动话题中人们了解最少的现象之一。三分之一拒绝外派的受访员工告知,事业发展机会是他们拒绝外派的原因。这表明,企业员工显然认为国际外派对自己的职业晋升不会带来好处。

然而,人事专家却倾向于认为,国际外派实际上会对员工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比如31%接受调查的人事专家表示,有国际外派的经验,员工可以晋升得更快;27%的专家表示,国际外派会使员工更容易在公司内部调动工作;26%的专家表示,外派人员跳槽的频率更高,而且,由于拥有国际工作经验,他们是更为抢手的招聘对象。

施瓦尔茨表示,真理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他说:“在我们不断探讨与国际外派有关的种种机遇与挑战的时候,这项调查提出了几个新的问题。这是非常吸引人的。”

关于此报告

《2006年全球迁移趋势调查报告》是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GMAC GRS)发布的该系列的第12份报告。自1993年开始发布以来,这项报告已被视为最可靠、最受推崇的有关全球员工调动数据与调动趋势的资料来源之一。这项调查的长期性使人们能够将每年的结果与“历史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有助于评价年度变化的相对重要性。今年的调查包括107个问题,由180家在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的大中小企业回答。这些企业的全球员工总数合计840多万人。48%的公司总部位于美洲,49%的公司总部设在欧洲、中东和非洲,3%的企业来自亚太地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