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分析:特朗普遇刺会否撼动美国大选?

2024年7月15日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13日遭遇暗杀未遂事件震撼世界。现任总统拜登除了谴责政治暴力外,也呼吁各方团结。这起刺杀案是否会为选情投下变化球,使选情对特朗普更加有利?

特朗普13日在竞选活动上遇刺。
特朗普13日在竞选活动上遇刺。图像来源: Gene J. Puskar/AP Photos/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週六(7月13日)在宾州的竞选活动上,遭到一名20岁的枪手克鲁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刺杀攻击未遂,共造成包含枪手在内2人死亡,另有2人受伤;特朗普右耳受伤溅血,生命无大碍。

由于事发的宾州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不少人认为这起事件有利于特朗普的选情,使他以“幸存者”的身分吸引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及同情票。

枪击撼动美国大选走向?

政治风险顾问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政策分析师艾伦(Clayton Allen)向DW表示,特朗普在受伤后,脸部染血并高举右手振臂的照片,将成为这场选举的“代表性画面”。特朗普当前在各方民调上都领现拜登,这场事件也会让拜登的处境更加艰难。

艾伦指出,此事也有可能淡化民主党内呼吁拜登让贤退选的呼声,进一步稳定他欲竞选连任的地位。

特朗普突遭枪击 目击者称:枪手就在屋顶上

02:4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据多家美国媒体14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特朗普在枪击案前的全国民调中,支持率约介在45%至49%之间,领先拜登大约1至2个百分点。

美国媒体VOX引述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遭枪击中弹后的盖洛普民调:当时他的支持率从约60%上升至约68%,这显示当有知名政治人物在枪击案中幸存时,会引发一波同情和支持。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及拜登的民调在过去几个月都没有出现太大变化;盡管拜登首场电视辩论表现不佳,民调亦未出现大幅度下滑。

此外,投票日距离现在仍有4个月,枪击事件所带来的同情效应是否能持续维持,也是变数之一。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政治学教授斯皮策(Robert Spitzer)向自由欧洲电台表示,特朗普的支持度可能暂时上升,但这种情况未必会持续到11月。

“可以预期特朗普的候选地位在共和党大会后进一步提高……但我认为在几週的时间内,特朗普和拜登总统(的民调表现)将恢复到过去1、2个月的水平。”

谣言、阴谋论、政治对立升温

事件发生后,美国网络出现大量讨论。根据网络公司PeakMetrics统计数据,枪击事件发生2小时后,社群媒体上关于特朗普的讨论声浪与平日相比,大增了17倍,其中大多都是表达对特朗普的同情或呼吁团结,但也出现许多“阴谋论”。

网络上未经证实的消息包含宣称“中国是幕后黑手”、“(枪击)是拜登政府干的”等说法。甚至有人无证据声称,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导这场针对特朗普的攻击。

共和党众议员柯林斯(Mike Collins)13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要求宾州地方检察官应立即对拜登提出煽动暗杀的指控,称枪击事件是“拜登下了命令”。

枪击案之后,拜登週日(14日)发表全国电视演说,重申美国“没有政治暴力的余地”。“随著选举接近,我们所有人现在都面臨著考验。越是事关重大,众人越是激情”,不过,“我们的信念绝不能沦为暴力”。

拜登在演说中呼吁各方透过投票解决分歧,并敦促外界对枪击案的调查细节保持谨慎,称目前尚不清楚枪手动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週六的攻击视为“暗杀未遂”和“潜在的国内恐怖主义行为”。

经初步调查,枪手的车内还发现了一个疑似爆裂物的装置。枪手是合法登记的共和党人,但他过去也有向民主党捐款的纪录。FBI表示,尚未确定枪手的政治意识形态。

美国总统拜登14日于白宫发表全国谈话。图像来源: Erin Schaff/Pool/REUTERS

特朗普照常出席共和党大会

特朗普週日在自创的社群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上发文表示,有鉴于週六发生的事件,他原先有意将前往威斯康辛州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RNC)的行程往后推迟,“但我刚刚决定,我不能允许‘枪手’或潜在的暗杀者迫使我改变日程安排……因此我将如期前往密尔瓦基”。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为期4天,从本週一(15日)开始至週四(18日)举行,会议中将选出代表该党出战今年11月5日大选的正副总统提名人。

特朗普预计将正式接受党内提名,再度角逐总统大位,预计週四晚间对外发表演说。

拜登健康疑虑加深 选前风波不断

02:2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路透社、美联社、彭博社等)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